第174章 大夏财政扩大会议(下)
“你们这么看着朕干什么?”林烨问道,他两手一摊,“如今银钱短缺,你们做官员家底至少比老百姓要厚吧?停个两三个月的俸禄,也不会怎么样吧?”
宋璟想了想,还是起身回道:“皇上,本朝的官俸比起之前,要低许多的,而且本朝官场风气正,地方官臣不敢全部保证,可在京的官员,都是清廉如水。
而在京都中,无论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花销都要高上不少,据臣所知,别的官员不提,就以右都御史海大人为例,他家中只有妻妾两房,仆人三人,每月的俸禄便有些捉襟见肘了。”
他停了下来,看了眼林烨的反应,便继续道:“如果真的停三个月的俸禄,恐怕很多官员日子都过不下去,靠借贷为生了。”
林烨故作惊讶道:“啊?在京官员的生活如此清贫么?”
张居正在一旁帮腔道:“皇上有所不知道,自诸葛先生始,本朝对贪墨一向都是毫不留情,朝中的风气相比前朝不知要清正多少倍,刚才宋尚书,所言确是实情。”
林烨叹了口气道:“哎……这也是朕考虑不周了,欠条的事就算了。”
“皇上英明,体恤臣下,臣等不胜感激。”
林烨两手一摊:“既然这也不能减,那也不能减,这赤字的问题可当如何解决。”
绕了一圈,问题还是回到了原点。
节流不行,那自然只能是开源了。
杨士奇小心翼翼道:“那可否考虑加税?”
此话一出,引来满场的侧目。
张居正头一个反对道:“战乱连连,百姓的负担本身就很重了,再加税,不用半年,整个大夏便又要烽火四起。”
其他官员也同时点头。
杨士奇忙道:“非也,不是说加田税,而是……商税。”
还没等其他大臣开口反对,林烨立刻接话道:“杨爱卿所言与朕所想正好相合,去年的时候,朕就提出过将商税的比例提高并固定,使之与田税能相辅相成。”
林烨都这么说了,众大臣一时也不知道怎么应答。
几千年来,士农工商这个等级划分是清晰而明确的。
商人虽然拥有大量的财富,却被划为社会最底层,不能骑马穿绸,甚至子女连参加科举的机会都没有。
这自然是自古以来重农抑商的思想所导致的。
其中还有一些政治上的考量。
比如商人逐利,一旦商人进入官场,会不会导致官商勾结从暗地里走上明面,如此导致整个官场风气糜烂?
再比如国家一旦鼓励从商,会不会让耕种土地的人减少?毕竟商人利大,种地利薄,趋利避害自然是人的天性选择。
而农业生产又是一国之根本。
砍了商人政治上的权力同时,在税收这块,却也给了商人些许甜头,这也是一种平衡。
当然,朝中官员是不这么认为的。
官方的说法一直是商人“没资格”交税。
去年当林烨提出要让这方面的新政的时候,内阁是强烈反对,正是由于这么多年的政治经验和积淀告诉内阁大臣,不能开商人入仕这个头。
可国家一旦对商人征固定的税收,再限制他们的子女入仕,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眼下,财政情况出现如此重大的危机,再提出了征商业税的事,还是内阁次辅提出来,显然官员内部也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当然,这种分化,林烨在其中用了多少力是可想而知的。
“臣以为,商税征倒是可以征的。”张居正字斟句酌道,“可商人可以入仕是否……有些过了?”
林烨道:“这个一些后果,朕也考虑到了。这里有本秘折,你们可以看看。”
他从桌下的暗格中取出了一本密折,让吕芳送了下去。
张居正先接过来,打开一看,却是川蜀巡抚邓艾的密折。
密折中将川蜀推行新政近一年的过程,以及经验总结写得十分详细。
而对于商税这一块,邓艾的结论是:“利大,害亦大,不过是留利而去害也。”
邓艾在推行商税的过程当中,刚开始的时候也确实受到了一些抵触。
川蜀豪族毕竟刚受到镇压,因此阻力也不大。
而邓艾在推行的过程也给了一些恩惠,比如给商人子弟入官学的机会,再比如给一些商人名誉的头衔。
商人本来就富有,他们所求不过一个名而已。
一些在旁人看来虚无缥缈的东西,商人却十分重视。
比如一个川蜀商会副主席的荣誉头衔,只因为可以可以入官员品级,哪怕一分俸禄都没有,他们都当成至宝,抢得头破血流。
邓艾在推行新政的过程当中自然少不了情报局的“提点”,将林烨的一些想法传递了过去。
因此川蜀的商税这项政策推行是最容易的。
比起士绅一体纳粮轻松了不知道多少。
张居正看完后,沉吟了一会,便将密折传阅了下去。
等到众大臣都看完,林烨这才表明了他召开这次会议的真正目的。
“诸位,你们也应该看到了川蜀行省推行新政的效果了。二百五十万的税银,比三省秋税都要多。”林烨沉声道。
“既然刚才诸位都说了,各部都无法节省出银子来,而到了明年,哪怕是两税收齐了,勉强能做到收支平衡,那何不趁此机会,在全国开始推行新政呢?”
众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知道该怎么答话。
这时范蠡道:“如果真按邓艾所言,这商税确实似乎可以推行。”
他这个财政大管家当得可有些心惊胆战的,如果商税真的可以推行的话,他粗略的估算了一下,大夏每年的财政收入可以多两到三成。
如果这样,他这个户部尚书可就轻松太多了。
范蠡表态了,而林烨的态度更是坚决,其他大臣自然也不能太过反对。
只有于谦道:“商人从政,总归有弊端在内,此事还需慎重。”
林烨点头道:“于谦说的不错,所以,等会诸位内阁大臣在散会后再留一下,与朕一同好好再商讨一下。”
内阁大臣只能接受加班这个事实。
开源的事算是有了点眉目,可问题是,今年的财政缺口还是没有解决。
范蠡见林烨有散会的意思,忙道:“皇上,即便今日开始便开征商税,那也解决不了燃眉之急啊!没有银子,大夏这个年可过不好了。”
林烨一拍额头:“嘿,朕把这事给忘了。朕倒有个主意。”
范蠡抬起头看着林烨道:“皇上有法子了?”
林烨笑道:“朕的内库中尚有三百万两,朕拿出两百万先给户部解一下燃眉之急,虽然不能完全解决困难,但剩下的缺口不大,范蠡你应该能协调好吧?”
范蠡大喜过望,道:“皇上如此公而无私,臣哪有不尽效全力的道理?”
“好!那你等会去内务府领取那两百万两银子,”林烨随手写了个条子,吹干了墨迹,道:“不过事先先说好啊,朕这不是给,而是借,到时候可要还的。”
“自然要还,不能让皇上吃这个亏。”
“还有啊,要算利息的,就按民间借贷的利息算,一分利,不算高吧?”
“额……不高,不高。”
“好,那就这么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