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灭燕后的外交战,第一艘铁甲舰下水
熙宁三年九月十四,蓟城破。
九月十六,太子丹于舞阳城外纳降。
九月十八,燕国最后在负隅顽抗的北疆边防军投降。
九月二十,大夏正式宣布七国之一的燕国成为大夏的归燕行省。
典韦暂时担任归燕行行省提督,王玄策暂时担任归燕行省巡抚。
燕喜被封为归来侯,迁往京都居住。
荆氏因为荆轲刺杀林烨的原因,遭到了大夏立国以来最大规模的家族清算。
十岁以上男丁全部斩首,十岁以下男丁流放到两广行省为奴。
燕国的剧变引起了轩然大波。
大夏孤军入燕的消息天下人尽知。
可谁都不不会想到,一支万人的骑兵便敲响了燕国的丧钟。
而更让其他几国感到恐惧的是,蓟城攻城战中,夏军使用的火炮。
蓟城号称天下第三坚城,仅次于嬴帝国的阳都和大夏的京都。
可就这样的坚城,城内还有数万的守军,竟然被夏军仅仅用了一天时间攻破!
高大坚固的城墙,顶不住夏军火炮的两轮齐射,就被轰得满目疮痍。
嬴帝国阳都,军部几位大佬紧急召开了高层军事会议。
作为皇帝的嬴乱至今还没有一点出宫的意思,军部关上门开了几天几夜的会,并没有找到任何可以对付夏军新式武器的方法。
高力士命令赤刃阁想尽一切办法弄到夏军的火炮实物、图纸或者是工匠的任何一个,可大夏方对火炮的保密工作做到了极致,加上情报局对赤刃阁的绞杀,赤刃阁至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除此以外,蔡、曾、齐三国先后秘密派了使团到了嬴帝国,至于商讨什么事情,那便是情报局也没有查到有用的线索。
大夏的反应也很快。
林烨先昭告天下,说明了夏灭燕的缘由。
然后林烨一脸虚弱地接见四国久驻大夏的官员。
随后班超为首的大夏使团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四国访问。
从曾国开始,一直到最东端的齐国,一个一个地访问过去。
之所以大夏没有一次性派出四个使团,自然是有其深意在其中。
班超到了曾国不久,曾国便召回了嬴帝国的秘密使团。
蔡齐两国得知后,过了一段时间,便也先后召回了使团。
而和大夏费国直接接壤的蔡国,更是大张旗鼓地派了亲王领队最高规格的使团进入大夏。
齐国虽然还在观望,却也暗自派人跟随费国使团,准备和大夏接触。
其实曾蔡齐三国都知道,相对于大夏,嬴帝国其实更不值得信任。
在大夏一系列操作后,三国对荆轲刺夏这件事还半信半疑,可班超在曾国“秘密”签订的两国军事互助条约是做不了假的。
曾国本来是三国中最为害怕的一个,它被夹在归燕行省,费国,大夏,以及嬴帝国中间,可以说四战之地。
可这军事互助条约一签订,曾国的安全感立刻就来了。
所以才果断的撤回了秘密使团。
蔡国不甘人后,等不及班超的到来,主动派使团想要主动与大夏签订军事互助条约。
对此,林烨当然是欢迎之至。
相对于三国秘密使团在嬴帝国受到的冷接待,冷处理,冷屁股,蔡国的使团在大夏受到了最为热情的接待。
带队的亲王一到京都,酒就没醒过,床也没空过,礼物更是没断过。
显然,大夏灭燕后的一系列外交操作很快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嬴帝国在此过程中一直是冷眼旁观。
嬴帝国向来不重视,也不屑外交是一个重要原因,更关键的是,到现在皇帝嬴乱还不能出来主持朝政。
林烨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安抚了三国。
倒不是他忌惮害怕三国,而是他现在要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两件事中。
一个是因为川蜀之乱中断的新政,另一个就是东南沿海的倭寇。
川蜀之乱平定后,川蜀原来的大族遭受了沉重的打击,正是强行推行新政的好机会。
林烨将李严提拔为了川蜀布政使,与巡抚邓艾一起在川蜀全省全力推行新政。
从一府试行抬高到一省试行本来不是那么轻易实现的。
特别是内阁那几位,肯定会极力反对。
而川蜀之乱导致了内阁大臣选择了冷眼旁观。
本来川蜀士族和大夏其他行省的士族没有什么亲密的关系,加上又参与了叛乱,此时林烨没有将他们全部铲除都已经是龙恩浩荡了。
虽然房杜二人还有些疑虑,却也被林烨一句:“莫非两位还在同情他们?”怼了回去。
川蜀的新政改革便在邓艾和李严的强力推动下,逐步展开。
这便是被川蜀士族称为“黑暗十年”的开端。
林烨将川蜀的事扔给了邓艾两人,并让陆炳盯紧了,不能再出现一次叛乱。
之后他便把所有注意力放到了东南沿海的倭患上。
熙宁三年十月二十五,器械局第一艘铁甲舰下水测试,林烨亲自到场。
“宋应星,朕记得给你的图纸中,并没有船帆啊?”林烨看着铁甲舰上硕大的桅杆问道。
“启禀皇上,您没有记错。”宋应星答道,“这是微臣几人商讨后加上去的。”
他见林烨疑惑的样子,忙解释道:“皇上,舰船中提供动力的蒸汽机,器械局虽然造出来了,可是在几次试航后,偶尔还有会有故障。一旦出了故障,舰船便会失去动力,因此微臣几人都觉得加上船帆以备不时之需还是必要的。”
宋应星的解释倒也合情合理。
这个世界的工业水平如果能造出故障率极低的蒸汽机那才叫有鬼了。
虽然加了船帆占用了一部分船体空间,甚至影响了船的吃水,可毕竟这铁甲舰能跑能打能抗,还是基本满足了需求。
林烨视察完后,宋应星不失时机道:“皇上,此舰还没有命名,皇上不妨赐个舰名吧。”
林烨轻轻摸着舰身,一些回忆不住地涌上心头。
他出神了半晌,深吸了口气,大声道:“传朕旨意,此舰,舰号‘辽宁’!舷号为一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