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村赤脚医生 > 第82章 偏方验方和艾草

第82章 偏方验方和艾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山村的老百姓为了自救,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土方验方。

    这些土方验方有的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下来的,有的是长期的实践生活中自己总结的。

    就像白酒,就很受山村人们的推崇。

    身上什么部位受伤,红肿热痛的无名疮毒,跌打损伤后遗症等,都可以应用白酒进行相应的“治疗。”

    例如破皮红伤的,老百姓就直接用白酒擦拭伤口,这样就不会“发。”

    “发!”

    是老百姓对伤口感染化脓的俗称。

    用白酒擦拭过的伤口,感染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愈合的很快。

    还有手上或者其他的部位,如果有不明原因的疼痛,老百姓就用碎布条或者棉花沾上白酒后,包裹在患处,白酒干了后,就再从外面倒上去,患处始终保持湿的状态,也可以理解为就是白酒湿敷吧。

    老百姓总结的是只要坚持这样的湿敷,最多两天,这种疼痛就会消失。

    还有,比如长耳旋,临床症状是耳朵后面裂口流水疼痛。

    现代医学说这是一种真菌感染,如果用抗真菌治疗可能需要三天以上的时间才可以见效。

    而老百姓的治疗方法是,找到长期应用的青黑色陶泥尿罐,这样的罐子以前老百姓买回新的后,有的作为担水的工具,也有的作为尿罐使用,平时的尿就攒在这种罐子里,攒满了就担去田里,用锄头在庄稼的中间打上小地沟,把尿水均匀的倒上后,再用土埋起来,这也是给庄稼施肥的一种方式。

    这样的尿罐上面有两个拴绑绳子的耳朵,如果有长耳旋的,就用刀片在尿罐的耳朵上,刮下细粉,用这个细粉面上在患处,最多一两次就会痊愈。

    类似这样的方法很多,并且效果特别好。

    说到土方,就不得不提一种到处可见的野生植物---艾草。

    艾草,也叫艾蒿。

    分为两种,一种就是老百姓平时防病治病的野艾。

    还有一种是外表长得差不多的叫“水艾。”

    野艾和水艾的区别,主要是一看二闻。

    一看是看叶子的颜色,野艾的颜色要深一点,艾叶的背部略显白色毛绒状。水艾的颜色要浅一点,叶片的背部几乎看不出毛绒状。

    二闻就是闻气味。

    野艾的气味芳香浓郁,水艾的味道很小。

    平时用于保健的一定得是野艾才有效果。

    野生艾草用途,对于广大山区老百姓来说可就太广泛了。

    老寒腿的,艾草点燃后炙烤,每次患处烤出汗,坚持一个月以上有奇效。

    肚腹内里发凉或者腹泻的,端午节的艾草荷包蛋吃喝后肯定有效果。

    伤口化脓感染的,放上食盐艾草熬水洗。

    艾草,在山区老百姓看来,基本上什么毛病都可以去应用。

    可以说,艾草就是农村老百姓长住家庭的保健医师。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在其著作《蕲艾传》中写道:“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这就是艾草,平凡而神奇的养生之草。

    事实上,艾草之所以能以平凡无华的形象深深地根植于人们心中,除其自身具有的神奇功能外,以其为原料的艾灸--自然古朴、绿色无创的调理保健方法,更是一种可以在家庭中自我疗病,和保健的传统医术。

    结合当下各地兴起的艾灸热,主要是用了艾灸可以温通经脉、驱散寒邪的功效。

    艾灸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是一种神奇的治病保健手段。

    以前有一种说法: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

    可是当下的艾灸制品实在是良莠不齐,可以说,即使是花了大价钱,买到手的也不一定是纯正的野艾制品。

    现在的艾制品,有些黑心商人为了逐利,掺纸皮的都有。

    假如有时间的话,可以在每年端午前后,走到野外自己亲自动手采集艾叶,晒干后备用。

    一般说,艾是越陈越好,陈三年以上的野艾,做出的艾条用后才能达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晒干储存的陈年艾叶,经树条子捶打后出来的类似羽绒的东西就是艾绒。

    艾绒用手捏成小圆锥状,这叫“艾炷。”

    从艾叶采集,到亲手制出来的艾绒,这种才用着放心,具有杠杠的效果。

    在需要艾灸的部位下面放用针扎几个眼的生姜片,上面点燃艾柱,这就是隔姜灸。

    放置附子饼的,叫隔附子饼灸。

    还有隔盐灸,以及根据治疗需要放置相应的中草药面等。

    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单独具体制作艾绒及艾柱的方法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到网上搜索,也可以评论区留言交流哈。

    颜代通过坚持学习,再加上善于从老百姓的口中,提取一些有用的土方验方,中医的水平一直在精进中。

    现在,单纯利用中医的手段,秒杀针法,汤剂的应用,再加上艾灸和一些从民间搜集的偏方验方,已经逐渐形成一个以中医药为主的系列配套疗法。

    这天,一个县里下来蹲点的干部,当地人都叫他方科长,牙痛的非常厉害,自己带了从县城拿的消炎止疼药吃了也没用。

    方科长在早晨参加大队班子成员会上,一直牙痛的不舒脸,老是用手捂着脸。时不时还牙痛的忍不住“是啦”几声。

    张书记看在眼里,等开完会后就问方科长怎么了。

    这可是县里来的大领导,万一有点闪失可是不得了的事情。

    听到张书记询问,方科长就把自己牙疼好几天的事说了,还说昨晚痛的一个晚上都没睡觉。

    服用了从县城带来的高级消炎药和止疼片也没起什么作用。

    谁知道张书记听后哈哈大笑,他说:“我的大领导啊,这么点小事你怎么不早说呢?早说的话,到我们卫生所扎一针不就早好了!”

    “我这个牙疼在城里专门看过县医院的口腔科,拿了这么多最高级的消炎药和止疼片都不管用,你们大队小小的卫生所一针能给我扎好?”

    方科长露出了不相信的眼神,质疑张书记。

    “常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行,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别看我们大队这个小小的卫生所,就是治疗你的牙疼来说,还真不是吹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