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山村赤脚医生 > 第72章 终生难忘的“急救”

第72章 终生难忘的“急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本家的嫂子,一个从业几十年的老护士。

    和那个卫校护士班毕业的侄女,一个年轻的护士。

    在颜代做了青霉素皮试发现明显的阳性后,娘俩还都坚持继续打青霉素。

    虽然是颜代做足了准备,即使是滴速调到了每分钟10滴以下。

    可是滴上不到一分钟还是出事了。

    只见大伯突然间口唇发紫,浑身哆嗦,张着口好像想说话但说不出来。

    这时候,那两个当护士的娘俩已经吓愣了。

    颜代一看,容不得半点怠慢,快速的拔出扎在血管中的输液针头和橡皮管的连接处,手中抽好付肾素的针隔着大伯的褂子,就直接扎到胳膊上把药推了进去。

    紧接着摸起已经抽好10毫克地塞米松的空针,连接到刚刚拔开的输液软连接处,快速的通过静脉推进了血管。

    这一整套做下来,按时间的说的话还超过不了10秒钟。

    接着就看到大伯的眼泪鼻涕的流了出来,下身已经连拉带尿了。

    经过颜代的急救过后,大伯逐渐恢复过来。

    这时候,那两个县医院的护士还站在那里吓得浑身发抖,关键时刻,一点作为都没有。

    这是青霉素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也叫变态反应。

    临床大体分为四个类型,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青霉素过敏反应,位列四大变态反应之首。

    其实这一招就是刘光荣老师当时教的,他的原话是:只要是给病人注射青霉素,不管皮试部位看着如何,都要在一边抽取一针付肾素准备着,一旦观察到有过敏的苗头,摸起来隔着衣服直接注射进去。刘老师还说:千万不要在乎病人不过敏你浪费的这一支针剂,你在基层行医50年,万一碰上一例过敏的患者,挽救一个生命,就算是自己赚大了。

    这句话,被颜代牢牢记住了

    青霉素过敏既然位居过敏反应的首位,反应的速度可以说是超乎想象。

    即使是你身边有付肾素,如果发现病人过敏,再取出来,用砂轮割开安瓿瓶,抽进注射器,就这个时间,过敏的病人早就不行了。

    顺便说一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寻麻疹,属于变态反应的最后一种类型,好多人由于接触到自己敏感的过敏原,比如特殊的气味,药物,花粉等都会突然间长的寻麻疹,来势都那么快,更不用说排在第一的青霉素过敏了。

    操作完成这一切,看到大伯醒了过来,颜代这才感到浑身无力,出了一身大汗,整个人瘫软在那里。

    大嫂子和侄女两个护士对颜代的抢救措施,佩服的五体投地,一个劲的说着感谢的话。

    并不是说这娘俩的护理素养不行,也不是她们反应的慢,主要是面对自己重要的亲人,就算是人慌无智吧。

    自此,不管什么人再打青霉素,只要是皮试红晕超过规定范围的,哪怕是伪阳性,颜代都会放弃使用青霉素,而用其他的药物代替。

    自此,还是按照刘老师教的那样,只要是打青霉素,颜代都会抽上一支付肾素准备着,做到有备无患。

    自此,只要是自己看着不行的,不论什么人说可以,颜代都不会听了。

    这件事令颜代比上次被洪水冲走还感觉后怕,如果万一抢救不过来,到时候追查责任的话,肯定就是颜代负全部责任,因为,毕竟他才是操作者。

    大嫂子让她闺女给她公爹喝了一碗凉白开后,老人家也没什么事了。

    其实,不得不说,人,在很多时候还是很脆弱的。

    颜代的急救措施,不光是救了大伯的性命,同时也是挽救了自己,一旦有什么事,自己都会在内疚中度过余生。

    还是那句老话:人命关天!

    刘一农给儿子查的黄道吉日出来了,选的是当年的农历11月11日。

    看到这里别想多哦,须知,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光棍节剁手日购物什么的。

    不要说网络购物了,就是程控电话机都还要下去差不多20年才开始在农村出现呢。

    话说,刘一农给刘欣和席弘诗查的这个日子叫“爹娘月”。

    什么意思呢?

    就是席弘诗和刘欣结婚后,在第一个月内,都不能见到自己的父母,如果见了就不行,至于为什么不行,没有人知道,老百姓代代口口相传的就是不行。

    这一条倒是没什么多大的意义,因为距离娘家那么远,根本也没机会见到哈。

    这个“爹娘月”还有一项要求。

    就是刘欣在和席弘诗成亲的当晚,要背上一个小包袱,围着自家的院子转三圈,然后到大门口问自己新娶的新娘子“留客人”不。

    正常都要回答一个字“留!”

    然后背着包袱的男人便进屋,就算礼成了。

    假设说,屋里的新娘子说不留的话,这个男人就需要背着那个小包袱外出,待三年回家后再继续绕着自己的院子转三圈,还是问“留客人”不这三个字,新娘子再说不留的话,那就说明两人没有夫妻的缘分,用现在的话说,可能就要去民政局或者通过其他的途径,解除夫妻关系了。

    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原因传下来的这个规矩,但是这个习俗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如若不遵守的话,还是老百姓说的句话“不好,”

    至于哪里不好,反正就是到处都不好吧!

    刘欣结婚这在卫生所几个人来说可是大事,毕竟他是四个人当中第一个结婚的。

    李军,张秀香,颜代在收到刘欣的邀请后,三个人商量了一下,凑钱给刘欣买的贺礼如下:穿衣镜一面,红铁皮带双喜字暖瓶两把,青花瓷盖杯八个,带挂钟带双喜字的大牌匾一个,平均下来,每人花了26块钱。

    26元现在看来,也就是一包中等偏下价格的烟钱,可在那个年代的意义可就大了,就如同前文说过的半钱大队第八生产队一样,一个社员挥汗如雨辛苦的劳作一天,才值8分钱。

    这样算来,26元已经相当于是一个社员一年的劳动所得了。

    农村的婚礼都在中午举行,因为大家还要值班,就和刘欣约好在他成亲的当天晚上一起去喝喜酒,

    当天晚上,刘欣特地没有请其他的人,只是卫生所里的四个人加上新娘子席弘诗,五个年轻人放开量痛饮一场。

    刘欣喝上酒后,说话就没大有把门了,把席弘诗“奉子成婚”的事说了出来,李军和张秀香听后都在为他祝福。

    颜代听了后好像联想到什么,莫名的一阵说不清的愁绪涌上心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