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后方与后方(二)
鱼朝恩领着李泌七拐八绕,越走越偏僻,不知不觉竟然离了皇宫,换做常人肯定心慌不自觉的开口询问,李泌是何等人物,一路只看鱼朝恩的后背双眼抹黑走到底。
来到一座靠近皇宫的大宅院前,鱼朝恩环视左右,有节奏的在门上敲着“叩叩叩叩叩叩叩”
李泌用余光瞟了一眼没看到开门人,他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鱼朝恩,他太清楚了,越是这种地方自己见到的越少越好。
来到雅致的客堂,两人寒暄几句鱼朝恩便领着李泌往西厢房走去,一推门李泌呆在原地。
屋中满是字画书籍,鱼朝恩羞涩的说:“咱家平日里喜欢收集一些字帖书画,也不知真假,久闻李侍郎博学多才,还请侍郎帮咱家甄别,定有重谢。”
就这?李泌心中冷笑,满朝文武有的是博学之辈,论字画方面的造诣,韦见素、颜真卿、王维哪个不远胜于他。
看破不说破,李泌背着双手礼貌性地在屋中走了一圈,蔡邕的帖,钟繇的字,魏武帝的诗词、曹子建的画,无一不是真品。
想不到这宦官私藏颇丰,不过这些对李泌来说毫无吸引力,看完字画,李泌的目光随意的落在书架上,他猛得浑身一震,一个箭步冲到书架旁将两本书捧在手心。
这是《连山易》和《归藏易》!
李泌自幼痴迷易经,每每读完易经都会感叹连山和归藏的失传,恨那秦皇狠心,将如此珍宝付之一炬。
鱼朝恩凑过来说:“这两本书是蜀地的一位老友送给咱家的,久闻连山、归藏大名也不知真假,不知李侍郎能否甄别。”
“这、这、这”
李泌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来,他的眼里只有两本小篆写成的易经,鱼朝恩笑眯眯的接过婢女送上的茶水,边喝边打着自己的节拍。
“这两本书为何用小篆写成?”李泌问鱼朝恩。
“我那老友说,这是秦皇感念巴清送上朱砂,在咸阳、蜀地同时修筑怀清台外,亲自手抄三本易经赐给巴清,。”
听到这话李泌又是一震,连山、归藏已是无价之宝,还是秦皇手抄的,要是能得到这两本书就是死他也愿意。
鱼朝恩不紧不慢的问李泌:“李侍郎,这两本书可是真品?”
“没错,确实是连山易和归藏易。”
当年李泌受杨国忠排挤隐居山中,一日在山中散步时遇一女子,貌若天仙气度不凡,初遇时女子背对着他正在背诵文章,内容颇似周易却有别于周易。
荒山野岭一仙女,诡异之中又透着天机,李泌斗胆上前行礼,女子说她背诵的是天皇氏所著连山易,他自小便是神童,一览成诵,听书亦是如此,奇怪的是当年女子背诵的内容他只记了个大概,回家后提笔却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如今再看到连山易,曾经听过的内容都回来了,此书必定是真的!
趁着李泌愣神的功夫,鱼朝恩看准时机一把抢过两本易经藏在怀中,他轻轻击掌,婢女端上来一个木盘,里面放着几个小金饼。
鱼朝恩对着李泌躬身行礼说:“多谢李侍郎,这是咱家的谢礼还望侍郎不要推辞。”
金银这种东西李泌压根看不上,他心心念念的是鱼朝恩怀中的两本易经,他厚着脸皮说:“不知三门检责使能否将两本书借在下研读一日,一日后必定归还。”
“诶~~~如此珍宝岂能随意借阅?难道侍郎嫌咱家的谢礼不够重吗?既然如此,这堂上的字画书籍侍郎可以随意挑选。”
“不不不,三门检责使请听在下一言”
“来人,送客。”
门口进来两个侍卫不由分说的架着李泌往外走,直接将李泌扔出门外,随后几个小金饼也被扔了出来。
李泌拍着身上的灰尘暗叫晦气,这宦官达到目的便翻脸不认人,可惜了两本易经,鱼朝恩只会暴殄天物。
幽静的巷子并无行人往来,也没人看见李泌的狼狈,他捡起地上的小金饼在台阶上坐了大半个时辰,里面没有开门的迹象才悻悻离开。
宅院一处退室,鱼朝恩趋步来到珠帘前跪下说:“娘娘,李侍郎已经走了,刚才将他扔出去是否”
“是否不顾及李侍郎的颜面?”珠帘被翠意挑开,段昭仪靠在绣着金丝的扶枕上看着鱼朝恩说,“他是读书人,也是多谋之辈,想要钓住他必须用些非常手段,城中谣言的来源可查清楚了?”
“奴才无能,请娘娘责罚。”
“起来吧,此事责任不在你,事关前线将士的士气,陛下很不高兴,此事必须有人承担下来,你派一个心腹去一趟凤翔,将书信交给倕儿,无论如何让他给本宫回个消息。”
说起李倕,段昭仪心中一酸,虽说已经收到前方发来的捷报,也不知道这孩子身体如何,是否操劳过度,在军营中是否睡的安稳,长高了多少又瘦了多少
灵武城中的大臣们这几日陆续听到一个谣言,大唐十皇子李倕为了换回永和公主和十四皇子等人,与反贼安庆绪暗中勾结,还送了一万石粮食给安庆绪,叛军两场败仗都是安庆绪送给李倕的回礼。
大臣们偷偷捏了一把汗,这个罪名可不小啊。
第二日早朝,御史大夫李栖筠率先发难,将城中谣言一事上奏李亨,请皇帝将十皇子调回灵武并派得力之人彻查此事。
广平王李豫也上前奏报说:“十弟在前方领兵着实辛苦,不该被无端怀疑,若此事不查清,军中将士的士气必定大受打击,还请陛下调回十弟,彻查此事还他一个清白。”
龙座上的李亨将大臣们扫了一遍,他早就接到三门检责使鱼朝恩的奏报说灵武中有人故意散播谣言,目前他在朝堂上只听到一种声音,这个声音还不足以让他做出决断。
李亨不由自主的看看李泌,又看看郭子仪,然后将目光锁定韦见素和元载身上。
几位重臣跪坐在那里看着手中玉板一言不发,尚书左仆射韦见素察觉皇帝的目光,用余光看了看身旁的元载,轻叹一声他上前奏报说。
“陛下,前方战事紧急,此事调回十皇子只怕不妥,不如请郭令公率领朔方军前往武功郡换防,前方有郭令公坐镇,十皇子便能安心回灵武。”
郭子仪手中的玉板轻微晃动了一下,却没有起身。
第二种声音出现了,李亨满意的点点头将目光转向建宁郡王李倓,李倓的右手不自觉的捏紧衣角猛得站起来与李亨对视,跟着跪地磕头。
“陛下,臣有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