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严师高徒
刘文对他们可以说是信任至极了。
虽说尚书左右丞还要被尚书仆射管辖,但既然是走了刘文的关系上来的,那意味着以后六名尚书的位置必然是有他们俩的份,甚至可能后面尚书仆射都是他们其中一人了。
他们自然觉得自己能够胜任,但其他人会怎么想?
刘文看着两人哈哈笑了起来,“行了,你们不用担心,就先跟着民曹尚书韩嵩韩德高一段时间,后面我还需要给友若调几个人过去做副手,你们就可以顶上了。”
荀彧听完,噗嗤笑了起来,“德高先生当初可是连三公的职位都看不上,现在居然肯出山做尚书?”
“这个,我还是挺有面子的。”刘文也恬不知耻地自夸了起来。
三人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刘文现在可比刘宏在位的时候面子大多了,各地的名士原本都是避乱的,但现在只要是刘文下的征召书,都几乎没有不应召的。
原因无他,之前的大汉颓势日现,刘宏又是贪乐的人,为这样的人效命不值得。
但刘文不一样,虽然也是一个享乐的主,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加上与荀爽的论辩,蔡邕的许婚,卢植等人的说好话,那些隐士看到了希望。
这才愿意纷纷出山相助,他们别的本事没有,看过的书多,又肯卖力,上手国家大事很快。
尤其是法真、韩嵩这类的硬骨头,高洁之士,那处理事情几乎是吹毛求疵,稍有不对就要重新来一遍。
有时候也让刘文很无奈,这也是为什么他工作量大的原因之一,这些高洁之士一心为国,提出来的建议得听,不合理的还得一一驳斥,否则可就不给面子了。
都是因为刘文来的,那刘文就得照顾他们。
荀攸笑完之后,看着刘文,随即问道:“之前高邑侯让我们兼并土地,如今,已经小有规模了,那这些土地该如何处置?”
“并入国库,常山王室有自己的土地,其余的不用管,其余所有的产业全部并入国库,归入大司农名下。”
刘文说完,荀攸和荀彧立马皱了眉头,虽说大司农曹嵩现在是他们自己人。
但这些产业可不少!
曹嵩又是世家出身,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善于敛财的人,这些可都是财富的敲门砖,但凡从中流出一些,那对于曹嵩来说都是意外横财。
刘文也看出来两人的疑惑,笑着说道:“别担心,这次文优马上要回来了。”
“文优带着几个百工院的人出面处理肥料的推广还有造纸术的推广,还有最关键的海运路线的事情,劳苦功高。”
“曹司农在司农一职上已经有好几年了,我打算让他换个位置。”
“朱太尉如今在外,太尉一职相当于是空缺的,黄司空想要领兵,说是几位,老友都在外领兵,他在这里几乎是赋闲,也想要领兵事。”
刘文顿了顿,接着说道:“但他之前是取士之人,虽有涉猎,但没有实际操作,先让他做个太尉,让曹司农升到司空。”
“骠骑将军的位置还是空缺的,就让朱太尉领骠骑将军。”
骠骑将军也是三公将军,位高权重的实权将军。
刘文说完,荀攸点点头,“刘司隶办事果然是周全的人。”
刘文微微笑着,“说起来,你们两人也算是我老师,还是跟着你们学的,还有文和,有你们在身边做事,倒是方便很多。”
“我也是要成长的不是?总不能一出事就总是找你们问策吧?”
这些其实都是小事。
黄琬、朱儁他们都是保皇党,刘文愿意用他们,不管是怎么调任他们都是愿意的,只要能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
曹嵩只要有利益那就没问题了,之前他就一直想要买个三公,但那时候刘宏不差钱,也就没成。
刘文现在自然要给三分面子,让他过一把三公的官瘾。
三人闲谈了一会儿,荀采就出来了,带着一些箱子到了前堂,“都是一些小东西,一会儿就让阿典送到你们府上。”
“诺!”
荀采微微笑着,对着刘彦招招手,刘彦立马抛弃了荀攸,爬到了荀采的怀里,“阿母~”
“明年再启蒙吧,先让勇儿去启蒙。”刘文看着刘彦,轻声说道。
相比起刘勇,刘彦现在能掌握的词语有些少了,但刘勇也和他名字一样,特别勇敢,每天都得四五个侍女伺候在一边,要不然一转眼人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荀采也点点头,随即说道:“听说,司马公教学严厉,他那个儿子叫司马懿的,昨天手都吃不了饭了。”
“还有那个叫司马孚,这两天也被打得有点惨。”
“勇儿过去了,会不会也很惨?”
刘勇马上也要过去启蒙了,这要是被揍了,那刘文会不会心痛?
刘文也有些发憷了,但这事是已经定下来的,加上司马防虽说只是一个六百石的大夫,但治学严厉是有目共睹的,跟着这样的人身后启蒙,对于孩子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知书识礼,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
刘文想了想,叹了口气,“司马公之前还私下问我,是不是要送勇儿和彦儿过去,我说是,总不能出尔反尔的。”
“严师出高徒,以后是受益一生的事情。”
刘文握住了荀采的手,其实他心里也不舍得。
没记错的话,司马防的八个儿子都还蛮有出息的,可见司马防还是有自己的一套本事的。
又是治学世家,对以后几个孩子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
刘文可不想因为自己的一时心慈,误了孩子一生。
再说了,启蒙到十岁就要换老师了,以后再找个别的,就不至于留下一辈子的阴影了。
刘文说完,荀采也没话说。
要不是她的父亲有些上年纪了,严师里面他也可以算一个的。
刘文也不想叨扰荀爽,再说了,祖父辈的人总是最疼爱孙辈的,刘文也担心荀爽下不了手。
荀彧咳嗽了一声,“在下的长子如今也有两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