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34章 钱荒
像大契着种,能产粮能锻甲,能打仗有文化的国度,在这个世界上反而成了异类。
因为有很多的小国,他们别说文明了,就连自己的文字都没有。
更是有很多国家的百姓,连种地这种最基本的事都不会做。
但就是这些小国,他们的商业却异常发达。
想要控制他们根本就不需要发动战争,只需要控制住他们的经济就可以了。
怎么控制经济?
自然是要控制住他们的商贸活动!
而他们在商贸当中,使用货币就是必然性的了。
货币的重要性也就毋庸置疑了!
换句话说,拥有了铸币权就等同于拥有了,对经济统治的权利。
因为现在发行货币的是大契,那谁还敢得罪大契呢?
施健的建议听起来不怎么靠谱,但如果真能够像他所说的那样,将南洋和身笃的货币收集起来,改铸大契银元的话,那一定能够加深大契朝廷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力的。
这事可行!
上奏朝廷。
或许是心有灵犀,孙文钱现在也正筹备着他对货币的变革法案。
货币这种东西,从大秦统一六国之后,历代朝廷都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谁掌握了货币就掌握了国家命脉。
孙文钱是户部出身,他对这种事情自然是非常敏感的。
其实大契发展到了现在,户部已经成为了整个朝廷最重要的衙门了。
如今的户部官吏也是整个朝廷当中,人数最多的。
孙文钱更是从户部尚书,直接进了政事堂。
天下人都说孙文钱好财,但没人知道他实在是因为当了户部尚书之后,穷怕了。
现在大契商业发达已成盛世,但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
钱荒。
先帝实行海禁,当时也是考虑到了货币外流的问题。
大契铸造的货币成色很足造型也是很精美的,对于番邦属国来讲,绝对等同于降维打击。
所以大契周围的属国也都会选用大契的货币。
虽然大家都用同一种货币是件好事,因为能够方便流通。
但这样的后果,也造成了外流的问题。
如今海贸发达,大契很多沿海城池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货币紧缩的问题。
简单点来说就是,大契朝廷铸造出来的钱不够用了。
就算是户部没日没夜的铸钱,货币依旧不够用。
这个问题相当严重!
要说货币贬值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货币太值钱也同样是个大问题!
孙文钱在这方面可是个高手,他自然的看到了问题。
他看到了和芈强在身笃看到的问题一样。
怎么才能在不封海的情况下,阻止货币外流呢?
怎么才能发行更多的钱币呢?
这已经成为了朝廷当务之急的问题。
孙文钱坐在桌案后边想了很多,几次想要提笔,最后却都放下了。
他叹息了一声,站起身来在屋内打转。
和绝大部分人想象中的有所不同,朝廷实施变法从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芈天正虽然推动了很多变革,但对于这个庞大的帝国来说,他所做的那些事还远远不够。
就比如,均劳入田在江南大获成功,但推行到其他地区的时候却受到了极大的阻力。
很多地区都有的大户云集的问题,这些大户又多是宗族,所以很难执行下去。
还有开放海禁,这件事也不是说做就做的。
像海州这样原本就是海港城的地区还是好办的,但遇上了岷岭一带就很难了。
那些地区开放了海禁之后,引来了不少南洋的海盗。
眼下南洋也崛起了一只强大的海盗势力,他们不断的袭扰着大契商船。
丞相不好当啊!
一方面要稳住朝廷,一方面还要不停的调整国家的步调。
孙文钱想了很久,最后终于写下了手中的奏折。
《改银为票》
孙文钱解决钱荒问题的办法很是简单。
就是让朝廷印发一种凭证,他取名为银票。
其实在前朝早就出现过了这种纸货币。
一开始还是很不错的,但随着朝廷不断的印发,这种纸货币也在不断的贬值。
到了最后,一筐纸货币都换不来一筐大米。
前朝纸货币的失败,让大契从来都没有想过重启。
孙文钱现在提议朝廷重启纸货币,简直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等孙文钱写完了奏折之后,同为丞相的荣千万走了进来。
和孙文钱不同,荣千万这个人就是个士大夫。
他一身的学者气息,任何时候看起来都是风轻云淡的模样。
他一进门,整个政事堂的气氛瞬间就改变了。
沉重!
孙文钱和荣千万两位丞相素来不合,这件事政事堂中的官吏没有人不知道的。
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朝廷都知道的事情。
他们和芈天正与付薪翰默契的配合不同,两人一见面就斗得厉害。
堂中的气氛非常的压抑,大家都怕这两人又打起来。
见到孙文钱,荣千万也只是拱了拱手,之后就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孙文钱叹了口气,拿起自己写的奏折,来到了荣千万的面前。
“荣大人,这份奏折你过目吧。”
荣千万虽然和孙文钱向来不和,但基本的风度还是有的。
他接过了奏折,用最快的速度看完了。
孙文钱狠狠的吸了一口气。
对他来说,自然是不愿意来求这个死对头的。
但是现在想要推行银票,那就必须有他的支持!
如果政事堂都意见不同的话,那这件事铁定推行不下去的。
所以,这一次孙文钱必须要拉着荣千万支持自己。
孙文钱说道:“荣大人,推行银票之事刻不容缓!”
“我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荣千万抬头,正好对上了孙文钱的目光。
两人对视了很久,荣千万才开口说道:“这件事,我支持你!”
轰!
一瞬间,轮到孙文钱愣住了。
他想了很多可以说服荣千万的话,没想到话还没说出口,荣千万居然同意了!
荣千万说道:“钱贵伤民,这个道理你我都是知道的!”
“我老家在花河府,钱币紧缺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的。”
“特别是那些身负春苗贷的佃户和农户啊。”
对啊!
还有春苗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