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江浙大减税
安排完俘虏之后,朱高炽又在北平城中组织起了复工复产。让北平城恢复往日的秩序。
而在应天,李景隆战败的消息传到应天,如同一颗重磅炸弹一样让整个应天都慌乱了起来。
五十万大军啊。实打实的五十万大军啊,而且这些部队也是从各地抽调的大明精锐啊,他们在朱棣面前居然如此的不堪一击。这是怎么一回事啊?这一定是李景隆这个猪头乱指挥失误葬送了这五十万大军。
所以当消息一传到应天,朝堂中的诸位大臣立刻群情激愤了起来。纷纷上书给朱允炆要求严惩李景隆,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而李景隆自辩的奏折也迅速的送到了朱允炆手上。
首先,五十万大军并没有全军覆没,反而大部分建制还保存完整战斗力尚存。对于燕军依然拥有兵力和兵员素质优势。
其次之所以战败完完全全就是后勤不足,再加上北平的冬天实在是太冷了。缺衣少食和严寒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如果再围上一个月的话,就算朱棣不向他们发起进攻,他们也会自行崩溃的。现如今人是绝对打不过大自然的。
在这之前,李景隆不止一次提出要求,将部队撤到温暖的地方进行修整。同时要求后方补齐物资。但朝堂的大人们将这些事情完完全全当做了耳旁风。一门心思的想让他带着人攻下北平。
可那么冷的天气,缺衣少粮的士兵们怎么可能拿得下北平嘛?撤退的要求又被否决。指他们只能在北平硬抗,结果因为天气原因他们损失惨重,导致自己不得不提前下达撤退的命令。
而自己一撤退,隐藏在一旁的朱棣迅速发起反击,这导致了自己的失败。被严寒和饥饿折磨的南军,哪里是如狼似虎的燕军对手。所以他们才会被朱棣击败。好在他只留下了战斗力比较弱的部队,战斗力比较强悍的部队已经全部撤到了山东。
只等天气稍微暖和之后。他们就可以发起反击直取北平。
朱允炆收起李景隆的奏折,抬眼看向殿外,只见殿外已经覆盖了一层薄薄的积雪。
这里是应天,朱允炆从小长到大的地方。他在这里度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可从小到大他从来没有想到应天居然能够下这么厚的雪。应天都这样了更何况北平前线呢。
朱允炆虽然没有带兵打过仗。但是他也清楚李景隆所说的全都是真的。这种天气别说打仗了。就算他窝在宫殿里面,都感觉有些瑟瑟发抖。更何况北方那边的天气比应天冷的多的多。
想到这里,朱允炆又翻看了其他将领们写过来的奏折。
瞿能、盛庸还有平安无一例外的都在抱怨北方严寒的天气。由于天气实在是太过于寒冷,加上物质补给不足。战马和运送物资的牲畜,几乎是成批成批的冻死。
从南方调过来的士兵。也很难适应北方的严寒。很多人都被冻伤了,根本无法执行作战任务。这纯粹就是灾难和人祸。
他们根本不是被燕军击败的,而是被这残酷的天气给击败的。
而对于李景隆,他们并没有抱怨,反而对他能够及时将部队撤回来。自己在亲自在后面断后的表现非常看好。纷纷认为李景隆绝对会带给他们胜利。
正是有了盛庸、瞿能和平安等人的观点,让朱允炆下定领决心继续任用李景隆为主帅。为了让李景隆安心。朱允炆甚至给了李景隆最大的决策权。
别管朝中的大臣们了,从现在开始你想怎么打你就怎么打。我就是你身后最大的靠山。
朱允炆的回复让李景隆感动得几乎要流下泪水。
但是李景隆不知道的是。为了安抚朝中愤怒的大臣,不让他们插手军事。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干。朱允炆开始对朝中的大臣们进行让步。三月初就开始执行原本商讨已久的江南大减税政策。
几乎是瞬间所有人都被这个江浙大减税政策给吸引住了目光。大家都开始商讨江浙大减税。没人在关心前线是个什么样的情况。
而当这个所谓的江浙大减税的政策传到李景隆耳边时。李景隆如同遭到晴天霹雳。
江浙大减税实际上是朱允炆跟文官们争夺权力的战场。朱允炆坚持减税可以但必须收支平衡。而文官们则要求江南赋税应该跟其他地方一样。不应该有过多的歧视性政策。大明子民应该一律平等。
然而江浙两地是大明帝国的心脏。没有他们源源不断的为大明帝国输血。大明也不可能如此的强大。
现在朱允炆为了保住李景隆的指挥权不得不向文官们妥协。同意了他们的建议在江浙进行大减税。
一旦江浙大减税政策成功实施。那国库里面的资金会因为没有补充将会迅速衰竭。而没有钱就没法采购物资打造武器那就没法打仗。整个战线也将会瞬间崩溃。
朱允炆可以说将所有的宝都押向了自己。这对于李景隆来说压力陡然上升。
唯一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自己在国库资金衰竭之前,率领大军平定朱棣的叛乱。然后挟大胜之威返回应天给朱允炆站台,而朱允炆拥有了武将们的支持。他也就有资格和威望跟那些文官叫板收回之前发布的命令。
而一旦失败朱棣的成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没有江浙资金的支持。应天根本没法集结更多的部队。对朱棣进行压制。
“混蛋,他们怎么能这样!”想到这里,李景隆的心态快要崩了。可问题是朱允炆这家伙在搞这件事情的时候,根本没有询问他的意见。直接把压力扣在了他的身上。
搞得现在大明生死存亡的关键。掌握在他一人手上。这让李景隆快要疯了。要是朱允炆提前向自己征询意见书,李景隆宁愿自杀都不愿意当这个主帅。
瞿能、盛庸、平安等人都不是庸才,看着李景隆如此紧张。也明白了自己身上责任重大。
看起来朱允炆虽说没给予他们多大的压力。也没有追究他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