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加强兵权
“朱允炆简直是欺人太甚!”朱棣猛的一排椅子站了起来脸上满是怒火。
朱高炽他们立刻打起了精神,他们都以为朱棣想出了反击的办法。然而万万没想到朱棣却一屁股坐了回去。
“还能怎么办?忍着吧!要不了几天,这谣言自然会不攻自破的!”朱棣神情沧桑的对儿子们说道。
话是这样说的。可脸上的忧虑却是藏不住的。毕竟在谣言中满是诛心之言。朱棣不担心不害怕那是假的。
好在朱棣并没有担心多久。朱元璋的敕谕就到了:“朕诸子独汝才智,秦、晋已薨,系汝为长,攘外安内,非汝其谁?尔其统率诸王,相机度势,防边乂民,以答天心,以副朕意。”
这一下子就让朱棣安了心。心中也不再那么的纠结和恐惧。随即朱元璋的另一封诏书来了,要求朱棣率领大军严守边疆,统帅北疆诸王准备抵御北元余孽的入侵。“迩闻塞上烽火数警,此胡虏之诈,彼欲诱我师出境,纵伏兵以邀我也,不可堕其计中。烽起之处,人莫宜近,虽望远者亦须去彼三二十里。今秋或有虏骑南行,不寇大宁,即袭开平。度其人马不下数万,岂可不为之虑?可西凉召都指挥庄德、张文杰,开平召刘真、宋晟二都督,辽东召武定侯郭英等,会兵一处。辽王以都司及护卫马军悉数而出,北平山西亦然。步军须十五万,布阵而待。令武定侯刘都督、宋都督翼于左;庄德、张文杰都指挥陈用翼于右;尔与代辽宁谷五王居其中。彼此相护,首尾相救,使彼胡虏莫知端倪,则无不胜矣。”
得到这封诏令过后,朱棣这才安下,心想果然父皇还是信任我的。要知道这一直圣旨下去,朱棣将成为整个北疆最高指挥官。就军事上而言朱棣可以说得上是正儿八经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如果朱元璋真的怀疑他要谋夺皇位。为什么还将这么多军队调拨到他手上呢?这个不是在给朱棣递刀子吗?朱元璋就算是老了也不会这样老糊涂吧。
朱棣喜气洋洋,整个人开心都不行。摩拳擦掌准备好好的完成朱元璋交给他的任务。
“高炽这一次可是一个大场面啊,你小子得好好跟着我去学学!去见识见识大场面,你可是未来的燕王啊,战阵水平可不能连高煦都不如。不然到时候鞑子入寇,高煦的战绩反而压你这个当哥哥的一头,那就说不过去了!”朱棣兴冲冲的对着朱高炽说道。整个人看起来格外的亢奋。
“父王不对劲啊!”朱高炽站在一旁眉头紧皱。他总感觉哪里有问题。心里怪怪的但是说不出来。
“什么不对劲儿?”朱棣看着朱高炽这个模样。连忙走了过去严肃的对着朱高炽问道。
“草原上的那些北元余孽有那个实力让我们出动这么多部队吗?您好生盘算一下,咱们几个塞王外加西凉召都指挥庄德、张文杰,开平召刘真、宋晟二都督,辽东召武定侯郭英等这是多么庞大的部队啊!北元余孽有这个实力来挑战我们吗?”
“高煦,我想你也应该很清楚,北元余孽不需要我们动用这么庞大的军队啊!根本没有必要!”朱高炽摊着手对着朱棣和朱高煦说道。
“也对啊!以北元余孽的战斗力根本不需要我们出动这么多部队。”朱高煦一听立刻明白了朱高炽的意思。连忙转头看向了朱棣。
刹那间朱棣也反应了过来。没错对付草原上的北元余孽根本不用动员如此庞大的军队。
现在的北元余孽也不值得大明如此大张旗鼓去消灭他们,现在的情况打个比方说就是明朝已经跟北元打完了正规战,现在正在打治安战。现在朱棣跟北元余孽的作战方法跟后世的特种作战差不多。都是利用一小部分精锐部队快打快撤。很少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扫荡。而且这个时间点也太奇怪了吧。
“那你说说你皇爷爷是什么意思?”朱棣不由得皱起了眉头,扯过一张椅子坐在朱高炽面前,对着朱高炽询问道。
“皇爷爷的心思我哪里猜得到啊?不过唯一摆在明面的事情是,皇爷爷把整个北方的兵权全部交给了父王!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皇爷爷会把整个北方军权交给父王,这实在是太过于奇怪了。要知道应天那边的那个谣言好像到现在还没散呢!”朱高炽看着朱棣回答道。
听着朱高炽的话,朱棣的表情变得很是凝重。靠在椅背上一言不发。思考了许久之后,对着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摆了摆手。
“父王,孩儿们下去了!”朱高炽和朱高煦连忙站了起来,恭恭敬敬的对着朱棣说道。
嗯~朱棣点了点头。
朱高炽和朱高煦两人对着朱棣行了一礼然后退了下去。
“大哥,你皇爷爷这是什么意思啊?”刚一出门朱高煦就将朱高炽拉到一边对着朱高炽问道。
“什么意思?我总感觉,应天城的谣言不是空穴来风,”朱高炽看了看四周神情忧虑地对着朱高煦说道。
按照历史上的记载,开国皇帝朱元璋要不了多久就要去世了。而在他去世之前。朱元璋在不断的巩固和加强朱棣的权利这是非常反常识的。
要知道朱棣现在是藩王之首,且战功赫赫在武将中很有威望,按道理说他要把朱允炆扶上去就应该削弱朱棣的权利和威望。可他偏偏没有这样做反而将大明北疆最精锐的部队调到朱棣旗下。且加强朱棣的权威。
难道朱元璋不怕尾大不掉吗,要知道手握大半个大明的精锐部队再加上朱棣现如今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这难道还不够勾引起朱棣的野心吗?朱元璋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奇怪了。
“不是空穴来风?你之前不是说这可能是朱允炆那家伙派人散布的吗?”朱高煦被朱高炽的话给搞懵了。歪着脑袋对着朱高炽反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