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敷衍
朱高炽新造的磨坊磨面的价格相比于永定河边的水磨坊低不了多少。而且位于城中距离那些老百姓近。磨的面相比水力磨坊要细得多生意自然兴隆。
永定河边的水力磨坊主心中不服,毕竟衙门的大订单被朱高炽的磨坊给抢了,甚至连以前的那些固定的老客户也开始在朱高炽的磨坊中磨面。毕竟蒸汽相比于水力动力足且出力均匀。磨的面自然均匀细滑。
于是不甘心的磨坊主们。纷纷造谣朱高炽的蒸汽磨房使用了妖术,不然的话他怎么可以在陆地上建造磨坊,驱动磨盘的动力是从哪里来的?
甚至还有一些人决定要跟朱高炽的磨坊同归于尽。毕竟断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不过他们的意图终究没有实现。
为了证明自己,朱高炽非常大方的打开了蒸汽磨坊的大门。邀请整个北平的小学生前来参观。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意识。
而对于那些妄图破坏自己工业成果的人,朱高炽也没客气把人抓住直接扔给了郭资收拾。
时间慢慢的来到三月份。一个噩耗从陕西传来。秦王朱樉被人下毒而死,随后朱元璋又干净利落的处死了宋国公冯胜。
整个大明的气氛再一次紧张了起来。走路都要小心一点生怕引来灾祸。
似乎为了缓解这个气氛。朱元璋发布诏令立朱高炽为燕王府世子。而此时朱高炽已经满了18岁。
历史上朱高炽很得朱元璋的喜爱。不管是野史还是正史。但让人感到疑惑的是。朱高炽不像其他的藩王之子。直到18岁才成为燕王世子。而其他藩王的嫡长子一出生就自动成为了世子殿下。
不管怎么说,对于朱高炽来说这姗姗来迟的世子之位值得让他高兴。这还没完朱元璋又开始在整个大门内大张旗鼓的为朱高炽进行选妃。
不出所料,经过几个月的折腾。指挥使张麒之女张氏脱颖而出成为了朱高炽的太子妃。
似乎为了一扫整个朝堂的阴霾气息。朱元璋对朱高炽的婚姻大事非常的重视,甚至还在应天远程指挥。
朱高炽对此没有任何一丁点经验,只能任意由他们来折腾。就这样折腾了两三个月。在一个黄道吉日中,朱高炽正式迎娶张氏。
张氏长相柔美性格温和且熟读诗书整个人也非常的有主见。虽然在此之前朱高炽跟她一面都没有见过。毕竟这是正儿八经的包办婚姻,还是朱元璋亲手包办的。朱高炽根本不敢违抗。哪怕朱元璋给他选个丑八怪他也只能捏着鼻子忍着。
还好朱元璋没有选择恶心朱高炽,而是给朱高炽选择了一个超级大美女。
至于张氏的感想。在这个年代中没有人会考虑她的感想,只会自作主张的为她高兴。毕竟在那个年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女人嫁人如同买彩票一样。可不像现在还要谈恋爱之类的。
大婚之后,朱高炽像往常一样继续在北平城里面跑东跑西搞事情。只不过他身边多出了一个女人,就是现如今的世子妃。
对于朱高炽把张氏带着到处乱跑,徐王妃非常的不满。在这个年代女人在外面到处抛头露面。是会被人说闲话的,更何况张氏身份高贵。是她的儿媳妇而且还是世子妃。她必须得管住朱高炽这家伙的胡作非为。
于是在某天朱高炽正要带着张氏出府的时候。徐王妃直接派人把张氏叫了回去。朱高炽并没有在意。
可接下来的几天。每当朱高炽带着张氏出门的时候,徐王妃身边的侍女都会准时准点的出现把张氏叫走。
这种行为让朱高炽有些火大。于是当即就跟着张氏一起去面见徐王妃。
“母妃,我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现在我希望你能够听听我的想法!”朱高炽站在徐王妃面前单道直入的说道。
“说吧!”
“你先出去一下,待会儿我来找你!”在说之前朱高炽看了一眼身边的张氏,然后便让张氏先出去。
“是,夫君!”张氏对着徐王妃和朱高炽行了一个万福,然后便退了下去。
待张氏走远之后,朱高炽这才转身对着徐王妃说道。“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跟她培养感情,”
“嗯?还有呢?就这个理由吗?”徐王妃来了兴趣,俯下身子对着朱高炽追问道。
“就只有这个理由啊!我曾经听说过一个理论,那就是假如父母婚姻幸福,那他们的生下的儿子就会自信开朗而且比较聪明,而父母婚姻不幸福的话,那他们的孩子就会偏激愤怒阴沉!所以为了让我的孩子变得自信开朗,我必须得跟她搞好感情!”朱高炽搓着手乐呵呵的对着徐王妃说道。
“你是从哪里看到的?我读了这么多书,可从来就没有看到过这样的理论啊!”徐王妃有些好奇的问道。
“实践得来的,这是因为父王和母妃夫妻和睦!所以我这个儿子啊,长得又自信,又开朗,身体强壮!”朱高炽得意的对着徐王妃拍起了马屁。
“去你的,”徐王妃微笑着拍了一下朱高炽然后严肃的。对着朱高炽说道:“你培养感情可以在王府中慢慢的进行培养,用得着带她四处抛头露面吗?我跟你说高炽啊!你把她带出去没人说你,而别人只会说她不守妇道!这个世道就是如此,所有的罪过都会由她来进行担负!”
“如果你真的喜欢她,那你应该为她考虑一下,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而不是把你的感受强加于她!”
“我是想让她多多见识一下,开阔一下视野,母妃见识异于常人所以把我们教的这么好,我把她带出去就是为了增长她的见识和经历,只有这样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才会有更多的方式方法和思路!而不是像现在只会古老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朱高炽随便编了个理由敷衍着徐王妃。话里话外始终离不开下一代。
毕竟传宗接代这个概念早已深深的刻在古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