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玻璃
在离开东宫的时候,朱棣看着天空中越来越密乌云,不由得苦笑了一下。感叹了一下命运如此多变。
相比于朱棣的惆怅,朱棡那里更多是绝望。他来的最早跳的最高,但没想到的是他的老子居然连正眼都没看他一下。
而文官那边,所有人都振奋了起来。他们看到了朱元璋的虚弱,也看到了朱元璋的迷茫。他在自己的儿子和孙子之间摇摆不定。虽然可以明确的看到他的内心是偏向他的儿子朱棣的,但看起来他这个想法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的坚定。
而且根据宫中眼线的汇报,朱棣到东宫只草草的见了朱元璋一面,然后便回到了燕王府闭门不出,回去的时候脸色很难看,脸上没有一丝一毫悲伤的表情,就连魏国公徐辉祖登门拜访他都闭门不见。
种种表现很明显就可以看得出来。朱棣貌似也被排除在了继承人之列。
这让刘三吾等人看到了胜利的希望。然而更加让他们高兴的是。第二天朱棣便再次来到了东宫向逝去的朱标道别。然后随便扯了一个北方军情紧急的理由。直接带人返回了北平。没有一丝一毫的停留。
而晋王更不用说了,见朱棣都回去了。他也没有什么脸好呆在应天,只能一脸憋屈的返回了太原。
晋王一走,接下来便是朱允炆跟朱允熥之间的斗争。只不过明眼人一看都清楚朱允熥完完全全不是朱允炆的对手。这没办法,有时候娘家势力过大也是一种罪过。
虽然大家不说,但大家都已经明白大明帝国的继承人位置花落谁家。
朱高炽对应天那边发生的事情不感兴趣。当然也对朱棣在应天屁股还没坐热就被赶回来的事情更加不感兴趣。
现在的他正在西山煤矿。观看王永康指挥人手烧制玻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明朝琉璃的烧制技术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琉璃跟玻璃的区别有些大,但很多方面却又是相通的。
为了多快好省节约工期,王永康直接招募了10来个烧制琉璃的匠人。通过数十次的试验终于造出了朱高炽所需要的平板玻璃。
看着从锡槽里面捞出来的平板玻璃。每个人都充满着震惊和不可思议。
“恭喜,殿下又得一神物!”王永康拱着手神情激动的对着朱高炽祝贺道。
事实上这平板玻璃早就按照朱高炽所说的方法试制出来了。只不过最近朱高炽一直没空。一直拖到现在,朱高炽才领着人观看王永康等人试制玻璃。主要是向自己的手下表达对这件事的重视!
“同喜同喜!老王啊,这平板玻璃的产量如何?”朱高炽有些矜持的对着王永康点了点头。然后问到了产量这个关键的问题。
“回殿下,臣正在准备组织人手生产,不过~”说到最后,王永康有些迟疑看了一下朱高炽身边的人。
“有什么问题直接说,这儿没有外人!”朱高炽看了一眼身后朱高煦以及袁珙等人。不耐烦的对着王永康说道。
“回殿下,烧制这玻璃火候要求极高,这火候基本上都可以用来熔铁炼钢。还有就是咱们这水泥也一样也需要极高的火候,之前为了烧制这水泥,我们已经在这里制造了五座高炉。若加上烧制玻璃的话,这高炉还会要增加,这些高炉都可以练钢!这要是被有些人报告到朝堂之上,这少不了引起陛下的猜忌啊!”
见朱高炽满不在乎的样子。王永康也只能把自己所想到的问题,实话实说的告诉了朱高炽。
“这不是你该担心的事情!该建设高炉就建设吧,另外你这个玻璃,要抓紧生产啊!争取下个月,王府还有学院以及新建立的蒙学都要换上着玻璃窗!”朱高炽听着王永康的话,连忙冲着他摆了摆手,然后指着一旁的玻璃对着王永康命令道。
“殿下,玻璃此物珍贵!要是装上蒙学的话,这不免会遭到贼人的惦记啊。”袁珙一听朱高炽要在蒙学里换上玻璃窗连忙出言阻止。
玻璃虽然在后世是烂大街的存在,但是在这个年代却是异常珍贵的东西。用水晶做这个杯子的价值万金,更何况透明度与水晶相差无几的玻璃呢?哪里是朱高炽说安就安的。
“你没仔细看吗?这玩意儿是用石英砂烧出来的!是正儿八经可以持续生产的物品。现在看起来很贵,但要不了多久,我们铺开大批量生产的话这玩意儿也就那样,不值钱了!”朱高炽随手指了指远处堆积起来的石英沙,对着袁珙说道。随后又停顿了一下挥舞着手对着袁珙强调道。
“当然更重要的事情就是为了表达我对这个蒙学的重视!表达我对咱们子孙后代教育的重视!相比于这些玻璃,虽然看起来价值万金,但其实他们也只能做窗户!做杯子,做瓶子等等!真正价值万金的是那些读书上学的小孩!”
“殿下说的对,这玻璃我已经摸到了窍门,只要炉子够我们想烧多少就可以烧多少!而人才才是千金难求的,有了更多的人才,我们才能烧更多的玻璃,发明出更多新鲜的物事!”一旁的王永康连忙站了出来。跟着朱高炽附和道。
“老袁啊,有些事情你还是要跟老王请教请教,俗话说得好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听着王永康的话,朱高炽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挺直身板浑身得瑟的对着袁珙说道。
“殿下,说的极是!”面对朱高炽的说教,袁珙也只得拱手应下。
“知道就好,”朱高炽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转身看着一旁生产出来的玻璃不由自主的皱起了眉头。
这些玻璃生产出来可不是光让自己享受的,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如何将它变现?以获得资金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而现在如何把它卖出去是一个问题。按照朱高炽的设想这些玻璃要卖往全国,要让全大明老百姓都要享受到科技进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