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秦:加入群聊,始皇尊我为国师 > 第六十章 始皇帝惊喜,连荀圣都为国师折腰(求首订,求自定)

第六十章 始皇帝惊喜,连荀圣都为国师折腰(求首订,求自定)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荀子!

    乃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他是这个百家争鸣时代的集大成者。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

    主张礼法并施!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荀子被尊为圣人。

    最重要的是,他熟知诸子百家思想的优劣。

    对于各家都有所批评,唯独推崇孔子思想,认为孔子的思想是最好的治国思想。

    然而。

    在大秦却独尊法家。

    荀子对于严刑峻法颇为不削!

    故儿。

    隐士而居!

    别说是荀圣了。

    大秦如今的丞相李斯,便是荀圣的弟子。

    他一生著书立说,收徒授业。

    整理传承如诗经、尚书、礼、乐、春秋等典籍。

    荀圣可以说是盛名在外,在天下读书人中,有着极高的地位。

    谁都没有想到。

    多年没有参与凡尘之事,一心只收徒授业,精于整理典籍的荀圣竟然出声了。

    而且!

    还写了一篇《致一国之师书》!

    这瞬间引起了天下读书人的震撼。

    那可是荀圣啊!

    就算始皇帝权势滔天,也得震惊,惊叹!

    当然!

    始皇帝并非是害怕荀子,只要始皇帝想,别说一个荀子,就算是诸子百家,他也可以横扫之。

    只是。

    荀圣乃是天下读书人的代表,其才能当时无人能及,始皇帝倒是曾经动过请荀圣入朝的念头。

    不过。

    最终没有达成。

    此时!

    天下读书人已经彻底沸腾了。

    “荀圣!”

    “好!妙!荀圣不亏是诸子百家集大成者!”

    “这篇致一国之师书,深刻的写出了,国师赵祁于百姓,于文人,于陛下,于国家之贡献!”

    “慷慨激昂!”

    “这篇文章,将大秦目前的穷途暴露无遗,丝毫没有那些大臣的拍马之嫌!”

    “角度刁钻,极为有远见!”

    “而且将国师赵祁推上了圣坛!”

    “还对国师赵祁三拜,以敬国师为国为民之心!”

    “能得到荀圣认可!”

    “能让荀圣折腰!”

    “国师之功绩,是天下黎民百姓的福音!”

    ……

    轰动!

    震惊!

    荀圣的文章,如靡靡之音,振聋发聩!

    原本那些跳脚的贵族一时间都闭上了嘴巴。

    要知道。

    一般的贵族,都自认为自己乃是高贵的,而且是有文化的上等人。

    而像荀圣这般的存在。

    基本上就是这些附庸风雅之辈,全力追捧的精神支柱。

    大多数人是达不到荀圣这种境界。

    可他们却需要借用荀圣之名义,为自己的附庸风雅找一些更有说服力的依仗。

    然而。

    当荀圣直接对赵祁下拜。

    这些自诩文人的贵族,只能无比的震惊。

    “这……这怎么可能!”

    “国师赵祁,不过就是有些小聪明,怎配荀圣折腰?”

    “完了,一切都完了!”

    “我竟要和贱民同朝为官,实乃是……哎……”

    “我们六国遗老遗少绝对不能坐以待毙!”

    “暴君,这就是暴君纵容的结果!”

    “吾早就知道,暴君绝对不会放过我们,如今正是对我们下手的时候。”

    “暴君和国贼狼狈为奸!”

    “推翻暴秦统治!”

    “光复六国之威严!!!!”

    ……

    贵族们的叹息,六国遗老遗少的无能狂怒,并不能改变什么。

    科举制的推行势在必行。

    而且经过荀圣出面,更是形成了一种势!

    一旦形成了势!

    必然势如破竹。

    而始皇帝也召集群臣,在章台宫开了朝会。

    始皇帝身穿玄鸟黑袍,端坐在高台之上。

    可以看的出来。

    始皇帝精神抖擞。

    虽然表面没有露出笑容,可那是打心眼里的开心!

    如果问始皇帝。

    普天之下,谁最难搞定。

    那他必然会说是读书人。

    虽然!

    秀才起兵,十年不成,读书人大多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呆子。

    带兵打仗,他们未必能行。

    可说起治国安邦之策,却能够口若悬河。

    而大多数读书人都有一种通病,那便是认为自己极具风骨。

    他们不为半斗米而折腰,不会向权贵卑躬屈膝。

    甚至可以一根筋的朝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前行。

    死亡未能威胁之!

    比如孔子。

    孔子很想进入朝堂,可惜事与愿违,一生也不得志,周游列国十几年,却没有人肯重用他。

    为何?

    是因为孔子没有文化水平吗?

    不!

    是因为孔子太过有原则。

    他想要入朝,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实现他的治国蓝图,他一心想着推行仁道,恢复周礼,实现他的政治主张。

    如果不实践的话,他的那些主张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一点用也没有,并且也无法验证他的主张是对是错。

    所以,孔子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而且孔子的主张,是一种几近于大同的理论。

    《论语泰伯》中讲:“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意思就是天下太平的时候,我们就出来做事。天下大乱的时候,学问用不上,就去做隐士。

    荀子也一样。

    想入朝,可却并非什么官都做!

    毕竟。

    一个读书人,花了一生的时间,去讲述自己治国之道。

    自然会想要入朝施展抱负。

    可往往这样的人入朝后,只认定自己的思想流派,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且不说其主张正确与否。

    他们都会不予余力的朝着他们的思想主张前行。

    哪怕冒着砍头的危险。

    都会和当权者正锋相对。

    这也是当初始皇帝很想请荀子出山,却最终放弃了这个念头的原因。

    当到达了荀子这样一个境界之后。

    帝王的权术对于他是不起作用的。

    你就算拿刀砍了他们的头,恐怕他们也不会眨眼!

    而现在。

    始皇帝终于不用纠结了。

    因为。

    朝堂上出现了一个和他有君臣之礼,又有君子之交,而且才华横溢,能够让荀圣都折腰的人!

    那便是国师赵祁。

    如若说现在赵祁在声望上,还达不到孔子荀子,这般圣人境界。

    可!

    这仅仅是因为赵祁太过年轻。

    始皇帝无法想象。

    当几十年过去,国师赵祁究竟会有怎么样的建树!!!

    始皇帝眼神扫过众臣,道:“隐居已久的儒家荀圣出山,诸位爱卿对此有何看法?”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因为他们不敢妄言。

    而在场的人中。

    唯有李斯最有发言权,因为李斯便是荀圣的弟子。

    更是大秦丞相。

    李斯深吸一口气,道:“回禀陛下,臣以为,荀圣并非出山,而是国师变法是为天下学子谋福,更是福泽万民,从荀圣拜国师可以看出,国师如今当可为一国之师也,当科举制实行之后,从科举中走出来的才子,都将以国师赵祁为目标,标榜自身德行,此乃是我大秦之幸也!”

    始皇帝道:“说的好,推行科举制事不宜迟,此时就交由国师主持,丞相李斯为辅,尽快将我大秦之才能者,系数选拔出来!”

    李斯躬身道:“诺!”

    不得不说。

    赵祁的一系列动作,真的让人无比折服。

    在朝堂之上。

    赵祁的地位,更是愈加的稳固。

    而百官们也对赵祁敬佩有佳。

    这并非仅仅因为赵祁国师的身份尊贵。

    更重要的是,赵祁所做的事情,其对天下百姓,对读书人的这种无私的包容和引导。

    才是真正让人心悦诚服的根本。

    始皇帝一锤定音!

    开始推动科举制!

    随后。

    冯去疾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有急报!”

    始皇帝道:“禀!”

    冯去疾道:“当初国师打造曲辕犁,陛下选择了几个郡县作为试点,如今第一季的收成已经完全结束,臣收集了各个试点郡县的收成情况,无一例外,相较去年收成,今年所有郡县的收成,都高达一倍有余!”

    嘶……

    听到冯去疾的话。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什么!!!!”

    “没听错吧?”

    “我记得陛下选择的几个郡县,都是每年收成最差的啊!甚至好几个郡县,每年都需要国库拨款救济!”

    “就因为曲辕犁的推广!”

    “今年就足足增加了一倍有余的收成?”

    “这……太夸张了吧?”

    “神器!”

    “这曲辕犁真乃神器也!”

    “国师之才,令吾佩服的五体投地。”

    “如此一来,这几个郡县,今年非但不用国库拨粮救济,反而能上缴税收!”

    “这样惊人的变化,竟然是国师随手而为之!”

    始皇帝眼神扫过众臣,众人都瞬间安静下来。

    始皇帝开口道:“好,李斯,将此事通过布告文书,昭告天下!”

    李斯的动作很快。

    因为昨天就得到了这个消息。

    所以。

    他已经拟好了布告。

    退朝之后。

    就直接昭告了天下。

    而这一布告。

    瞬间引起了大秦所有百姓的震惊!

    这种宛如惊涛骇浪般的震撼,如海浪一般,一浪接着一浪,在整个大秦疯狂传播起来。

    要知道。

    对于大秦最底层的百姓来说。

    什么是最重要的?

    是科举制吗?

    那是读书人的事,虽然会从百姓中选拔,可作为底层的百姓,至少十年内,也难出几个能和诸子百家和贵族竞争的对手。

    寒门出贵子!

    在大秦这样的历史环境中。

    起码要经过一轮思想上的变革!

    对于他们来说。

    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就是能够填报肚子,让自己活下去的粮食!

    而现在。

    布告上的几个郡县,一直以来,都是收成最少,每年都要让国库拨粮的郡县。

    竟然超越了大多数的郡县。

    粮食收成翻了一倍有余。

    这对于依靠耕地为生的大秦百姓来说,无疑是最为震撼的!!!!

    <script>mark("tip");mark("page");</script>

    <script>mark("tip");mark("page");</script>

    <script>mark("tip");mark("page");</script>

    <script>mark("tip");mark("page");</script>

    <script>mark("tip");mark("page");</script>

    <script>mark("tip");mark("page");</script>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