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那一年1977 > 第三十四章 芦席

第三十四章 芦席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淮阳地区冬季是寂静的,社员们没有出工,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但由于姜家的缘故,给村里带来了创收的“副业”,很多家庭也就多了一份额外的出息。

    盼娣家今年的日子尤其的烂糟,年底没有一点分红,还倒欠了生产队不少,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因此格外珍惜收席这唯一的创收途径。

    分红的当晚,了解到具体的收购价格后,盼娣一家就决定老少齐上阵,在年底多少挣点回来,弥补一下家里可怜的经济亏空。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还有些寒气逼人,老王头就磨好了几把镰刀,叼着旱烟,匆匆的去了后河东沟割芦柴,准备织席的原料。媳妇高氏也没有闲着,带着在家的几个半大孩子,先用家里已有的芦柴织起了席子。

    要说女人干地里的体力活,真不是男人的个儿,少几个工分也没的说,可织席这种事儿,那男人就不是个儿了。只见老王头家的几个女子心灵手巧,芦眉子在她们手里上下翻飞,长短不一的芦柴条交织在一起,一张张的芦席在不经意间已经逐渐成形。

    一个白天,全家齐上阵,织个两三张芦席不在话下,可这难得挣钱的机会,怎能放过。盼娣、来娣姐妹俩,午饭都是简单的对付两口,抓紧时间趁着光亮多织一点,直到伸手不见五指,才堪堪点上了油灯。

    盼娣家的豆油灯,就是用一个平常盛咸菜的小碟子,里面用棉花捻成灯捻,放在油里面,用火柴点燃就有了光亮,灯点亮以后不能离人。否则,火苗燃到碟子的里面,就会熄灭,因此得有人不断的将油里面的灯捻子往外扯,保证油灯不灭。

    家里生活艰难,豆油奇缺,平时做菜都是少见油腥,要不是为了挣钱,真舍不得点上。可一旦把等点上了,就要充分利用。

    “望娣,过来帮姐姐举着油灯,等姐织完了,给你煮白米汤喝,”油灯不是很亮,稍远一点就照不清,于是盼娣招呼着小妹妹过来。

    望娣很是听话,糯糯的过来把油灯举在盼娣、来娣中间,这样两人都能稍稍借着光。可哪有米汤喝啊,家里今年就没见过米,煮米汤的承诺也仅仅是哄孩子的话而已。想到这里,盼娣有些心里不是滋味,埋怨着自己为什么不是个男儿身,不能帮助父母顶门立柱,连给妹妹喝口汤都办不到。

    不间断的举着油灯是个辛苦活,更何况望娣还是个孩子,时间不长就有点坚持不住了。盼娣为了分散望娣的注意力,逗弄道,“望娣,姐姐教你唱儿歌好不好?”

    “好”,孩子总是快乐,一逗弄就来了兴致。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是当下流行的儿歌,说的是农村人点豆油灯,老鼠闻着豆油的香味,上了灯台去吃,跳不下来的情景。

    儿歌一起,望娣果然很兴奋,一遍一遍的跟着哼唱,等到盼娣、来娣两人把席子织好,已到了深夜,望娣也早就困的无以复加,哪还记得喝米汤的事情,在姐姐照顾下,很快就入了眠。

    三天的时间,盼娣一家硬是夜以继日,织好了13张席子。

    周六收席的日子,老王头和盼娣早早的到了队部,看到空无一人的大院,冷冷清清,还以为记错了日子,反复的确认了一下才敢肯定。

    于是,父女俩就在队部的大院门口,找了个背风的地儿,等着收席。

    八点半,卖席的人才陆陆续续的到了大院,大多都是三五张的,家里人多可能有个十张,也就老王头一家没日没夜的干,才整了十三张席子。要知道,不是你家人多就织的多,大冬天的,首先得准备芦柴,还得压扁出芦条,经过切、割、裁等多个环节,才能开始编织。更重要的是冬天户外织不了席,只能在屋里,受着空间的限制,能同时织两张席就不错了,因此上不了量也是正常。

    好一会儿,队长刘永好才在会计和赵老二的簇拥下来了队部,也许还记着上次分粮的仇,赵老二一出场就斜视着老王头父女俩,撇了撇嘴,一脸的不屑。盼娣也不甘示弱,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第一天收席,刘永好还是比较重视的,一到了大院,就指挥着会计和赵老二,“你们俩,抓点紧,第一天收席,别磨磨蹭蹭的”。

    会计和赵老二两人也不敢怠慢,赶紧的摆好账桌,准备收席。特别是赵老二,还不忘给队长搬来条凳,赔笑道,“队长,马上就开始”。

    说完这话,赵老二就绕过账桌,走到了社员们跟前,清了清嗓子,满脸严肃的喊道,“大家,消停点啊,开始收席了。”

    “这赵老二属狗脸的,说变就变……刚还摇头摆尾的,这就龇牙咧嘴了”见着赵老二前后说变就变的样子,众社员们一阵吐槽。不过,大家都是来卖席挣钱的,也不想跟他一般见识。

    老王头来的最早,因此卖席也是第一个,十三张席子倒也不重,盼娣帮着父亲利索的抬到了收席的账桌边上,让会计过目。

    赵老二因着之前的不服,还想着找些场子,本想挑剔一下席子的做工,说一句质量不行啥的。可到了跟前一打眼,是个人就能看出老王头家的席子精致美观,质量上乘,是一等一的好货,四周都有社员看着,可不能睁眼说瞎话,只好讪讪的又退了下去。

    会计看了一眼席子,没有问题,郑重的记下,一边写还一边读了出来,“王守成家,上等席子十三张”。

    交完席子,老王头郑重的接过会计递来的收据,很是小心的叠起来,放在了上衣口袋,这可是一家人辛辛苦苦起五更爬半夜的收成,还等着下周六来凭收据取钱呢。

    盼娣也是松了口气,卖席顺利就好,还等着回去赶时间多织一些呢。收拾捆绳的空隙,无意的一瞥,瞅见队尾的姜斌正直愣愣的看着她,一瞬间让她慌了神,大冬天的脸热的红扑扑的。

    看到盼娣的一时惊慌失措,姜斌才意识到自己的“无礼”之举。刚刚看到盼娣卖席子的干净利索,让他不由想到,就是眼前这个花一样的女子,后世开饭店、跑运输、做房地产,一直努力向上,终成淮阳地区首屈一指的女企业家。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