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成年代文女配后我躺平了 > 第22章 开始认真备考

第22章 开始认真备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色渐晚,田知青也从地里回来了,见到二人看书,随口提了一句。

    “今天听王婶子说,张家的闺女,就是之前偷小李钱的那个,天天闹着要看书,要高考呢。”

    李孟冬一听来了兴趣,问道。

    “要看书?看什么书?”

    “教科书,说是要恢复高考呢。”

    田知青笑着说道:“这点她倒是跟你俩想的差不多,就是她现在可就没那个命了。”

    田知青对于高不高考无所谓,但是吃瓜走在第一线。

    “张家那个丫头,之前的命是挺好的,但是她现在名声可是坏透了,就连之前在村小教书,现在人家都不让她去,听说她家的人在给她找婆家呢。”

    “对了,听说跟隔壁村的婚约也是彻底断了,现在又要闹着要钱要看书买书,但是谁还愿意给她花冤枉钱,她家的人拉着她下地挣工分呢。”

    “哎呦,你两是没看到喔,在地里哭的那叫一个惨,就像谁虐待她了似的,她也不想想,村里的那个姑娘有她命好,十七八了才下地。”

    现在这个时代,女娃娃读书读到高中的实在不多,基本上念个一两年级就回家帮忙干活或者带家里的小孩,比起来,张青青的命确实好,家里都宠着她。

    所以张青青之前干的那些天真又傻子的行为,一点都不奇怪,被宠坏了。

    真是两辈子都没有学会怎么做人。

    田知青当个笑话讲,李孟冬也当个笑话听,张青青要是真的靠着高考走出大山,那她还是挺佩服的,毕竟现在出一个大学生确实不容易。

    但是张青青身上是有女主光环的,说不定会有怎样一番奇遇然后就考上了呢。

    堂堂女主总不能一直在山沟沟里呆着,那作者可能都要把书撕了吧?

    李孟冬摇头,觉得张青青现在的生活就是写成小说也没什么人看,当然要是来个先抑后扬,那她也没话说。

    必竟那种很火的废材流小白文,就是主角儿先处在逆境,再成为后起之秀,站到高处的。

    虽然张青青这个有点像演绎一下怎么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但是也算废材流嘛,有异曲同工之妙。

    陆景珩看了看李孟冬,听到田知青的话他倒是没什么感触,他最近也通过一些特殊途径听到不少消息,可能……真的要开放了。

    上头传来的风能吹动一整个国家,但毕竟消息传递方式有限,而且还没出文件,大家也只是听听,而真正有心的,已经开始准备了。

    按照正常来说,这股风是吹不到胜利村的,那张青青又是怎么知晓的呢?

    陆景珩心中过了一遍,把张青青的名字记下。

    那边李孟冬已经放下书,屁颠屁颠跟着田知青去和面了,今天晚上打算做蟹黄包吃。

    陆景珩闻声看过去,看到自己的女朋友像只花蝶蝶一样围着田知青,古灵精怪的样子让人心情不由变好。

    其实他也知道他家的小朋友身上有些神奇的东西,在一起这么久了,他又不是瞎子。

    那些废品站买的不翼而飞的大件重物、拧在手里一会儿消失一个的河蟹、早早就提出要考试要看书的事等等。

    都在告诉陆景珩,他女朋友不简单。

    但那又怎么样,他会为她辅好路,她只需要陪他一起走下去就可以了。

    陆景珩紧了紧手里的书,过一会儿又放下,站起身来走过去帮忙。

    终于吃到了心心念念的蟹黄包,李孟冬满足不已,三人美美的用了晚饭,一起出门散步。

    也许是蟹黄包到了嘴,李孟冬的食欲暂时被满足,又或许是张青青要高考的话刺激到了她,反正她打算接下来的时间要努力学习。

    要不然到时候张青青考出胜利村,而她还在当知青,潜意识里李孟冬不予许自己输给张青青,这大概就是女人的攀比心理吧。

    从八月到十二月,经历小半年的时间,李孟冬跟陆景珩在家埋头苦学。

    数学有不懂的,李孟冬就问陆景珩,陆景珩外语有不懂的,就问李孟冬,两人相辅相成,进步飞快。

    村里也流传起了不少风言风语,一会儿说李知青也太懒了,每日就窝在知青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连饭都是田知青做的。

    一会儿说等李知青钱花光了,就会来上工了,还有更离谱的是说李孟冬怀孕了,在知青点养胎。

    但是最后一条因为她偶尔会主动出门去找陆景珩不攻自破。

    至于陆景珩这边,倒是没人说什么,因为陆景珩本来就是常年失联的状态,要么窝家里要么不见了,大家都习惯了。

    甚至他窝家里十几二十天,周围邻居还会认为他没回家。

    李孟冬流下了羡慕的泪水,早知道就该去县里租个房子,但是这也只能想想了。

    她的队长虽然人很好说话,对她不上工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要是她人不在胜利村了,队长也不好收场。

    必竟她现在还是知青身份呢,知青,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祖国农村建设祖国,为集体做贡献,那当然要每天上工了,那当然要进行劳动思想教育。

    当然,这是以前,在前几年知青的日子很不好过,每天都被监督去上工。

    但是自从第一批知青反城之后,行势发生变化,现在知青可以想上工就上工,不上工就不上了,大家都各退一步。

    这才有了李孟冬这种安心的心态,这往前数几年,可能她累都快累死了,哪儿会这么轻松,跟度假似的。

    知青知青,跑到县城租房子可不叫知青。

    至于两人看书一事,倒是没有第四个人知晓,一来田知青不是那种来事嘴碎的人,二来李孟冬瞒的好,逢人问起来,她就说在知青点睡大觉。

    有人听了心中鄙夷,觉得她太过懒惰,不务正业,不如好好上工,挣工分挣食物。

    也有人听了忧心忡忡,为她担心,问她是不是出了什么事,又或者劝她出门挣点工分,给自己一份保障。

    李孟冬对于前者一笑置之,对于后者有些头疼,必竟都是真心实意为了她好。

    到最后没办法,她只能说一年以后她爹就会把她接回去,所以也用不上,现在手里有些钱,顶用。

    听了这话大家就没再说什么了,一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也花不了多少钱就可以过活。

    胜利村的冬天格外的难熬,冷到手都拿不稳笔,李孟冬的手上都起了好几个冻疮,又疼又痒,无奈只能窝在火堆旁看书。

    这年头柴火也挺难找的,每家每户都是靠村集体去捡柴,分到人头上,有些家里有小孩子的,就支使小孩每天进山捡柴,一年下来,能攒不少。

    李孟冬跟着田知青和陆景珩进了几次山,捡了几次柴就受不了了,有一次摔了手,养了好久才养好。

    砍的柴又重又沉,背好远的路才到家,折腾一天也没砍多少,人倒是先累趴下了。

    那种顶着大太阳劳作的苦和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总之,李孟冬连回忆都不愿意回忆。

    李孟冬受不了的苦,自然也不愿意田知青和陆景珩受苦,最后是三人商量着,在村集体买了柴火。

    在两三年前都还是大锅饭时代,村里都吃一锅饭,那村集体的柴火是少不了的,但是现在都分开吃了,柴火又不能分,只能堆在那里。

    刚好李孟冬他们要买,村里都是愿意的,能把处处都有的柴火变现,是个人动动脑子都知道不亏。

    于是这笔卖买很愉快的达成了。

    有了柴火过冬,李孟冬的日子好过了一点。

    其实知青点有之前田知青堆的柴火,但那只能满足一日三餐的用量,用来取暖是做不到的,所以李孟冬才会想到出钱买。

    李孟冬坐在火堆边望向窗外,外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下起了小雪,雪花静静的飘落,在院子里辅了一层白霜。

    世界静悄悄的,时间都仿佛静止了。

    其实备考的日子挺难熬的,这好像一个身躯单薄的人在风雨中坚难前行,为了心中那盏明灯,万分努力。

    好在她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还有陆景珩陪着她,不然李孟冬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下来。

    没有明亮的灯光,只有熏眼睛的煤油灯;没有温暖的教室,只有烤到缺氧的柴火堆;没有完整齐全的教科书,只有东拼西凑的勉勉强强……

    对比太过鲜明,但是李孟冬觉得自己还能忍受,因为她知道,跟同时代的千千万万考生相比,她所拥有的条件已经太好了。

    有人白天上工挣工分晚上坚持看书;有人在天寒地冻环境下也坚持看书;有人没有书本靠借书抄书也要努力备考……

    更不用说她还有空间,熬的难受了在空间睡一觉,第二天就神清气爽。

    幸福是靠对比出来的,知足常乐。

    距离高考还有十个月的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但是已经学了小半年,难勉疲惫。

    刚好新年快到了,李孟冬打算先好好过个年,再进行最后的冲刺。

    小算盘打完了,李孟冬回过神,站起身把腿上的书放到一旁的桌子上,打算去找陆景珩商量商量,这次她想去城里逛逛,顺带去看看城里的废品站有没有好东西。

    就是城里不比县城,得坐火车才能到,不知道能不能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