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从崇祯皇帝开始 > 第一章 京师的新气象

第一章 京师的新气象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天启七年,十一月初一。

    这个时节的京师,比往年要更加寒冷。

    若是放在以前,一个冬季过去,聚集在京师周围无家可归的流民,不知道要冻死多少。

    但是现在,流民们寻到了一条出路,比往年多了一些活下来的机会。

    自从十月中旬开始,徐光启便开始主持安抚流民。

    跟以往搭建粥棚略给米汤吊命的方式不同,这一次张贴的大字报上面写的清清楚楚,“只要愿意卖力气,就一定饿不死!”

    流民大部分目不识丁,有识字的书生便将这个告示传递给这些人,而作为回报,传递者得到了二斗米。

    起初流民队伍中响应者寥寥,当第一个参与搭建帐篷的人获得了半斤糜子时,下次再过来的时候,他身后便跟着数十个人。

    只要有一口饭吃,让这些流民做什么他们都愿意。

    很快,在京师周边便搭起了一个个圆筒形的帐篷,形状跟北边蒙古人住的差不多。

    材料用的是粗布木头,算是简单盖起了一个挡风的地方。

    虽然不能完全御寒,但对于以往缩在墙角街边全靠身体熬过冬天的流民们来说,这里简直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地方。

    帐篷按户分配,若是光棍鳏夫之类的,便数个人挤一挤。

    所有人在住进来之前,都要求洗过一遍澡,旧衣服都聚集在一起烧掉,每人发了两身新衣服。

    而流民所领到的包括帐篷、衣服等所有东西,都是记在账上的,需要通过劳动所得来赎买回去。

    有活干,有饭吃,有地方住,有衣服穿,这些流民便脱胎换骨,一下子活出了精气神来。

    这样的措施是皇帝朱由检提出来的,叫做“以工代赈”。

    用朱由检的话来说,朝廷的粮食不养懒汉,人人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养活自己。

    每天出工干活的人都会发一张票,作为认领粮食等物资的凭据,而负责发放的书佐吏官,也是在流民队伍中招募的。

    想趁机贪墨的人不少,但是伸手的这些人,第二天脑袋就会被挂在领粮处外面。

    数次震慑之后,所有人便习惯了按规矩办事。

    徐光启对于这个措施是赞不绝口,或许这是彻底解决流民的问题的方法。

    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

    但是老天爷实在是不赏脸,加上这几年官府使劲盘剥,破产的人携带妻儿老小纷纷逃离。

    流民的数量接近十万,一开始并没有这么多,是从京畿各地听闻到消息后,陆续聚集到京师这里的。

    这些人按年龄段分好,身体素质好的青壮,被优先挑选进入了军。

    勇卫营借此扩军一万,并在京师城外建了一个训练大营。

    剩下的五万余农夫,只要是能够抗得起锄头的,全部被徐光启安排屯田,疏通河道,兴修水利。

    在这些活计忙完之后,他们便会参与修筑新城,作为彻底安家的地方。

    妇人约有三万余人,被安排做各种各样的精细活,最初是拿起针线织布制衣,所住的帐篷和衣服基本都是出于她们手中。

    至于八千多个十二岁以下的稚童,则被安排到专门的地方进行读书认字。

    流民队伍有不少读过书,又考不到功名的人,便成了这些孩童的教书先生。

    另外一批教书先生,则是以汤若望为代表的传教士,负责教授数学、外语等知识。

    寒冬凛冽,京师城外的生产建设却是热火朝天,一派生机。

    而京师城内,朱由检比之前更忙碌了。

    为了方便处理政事,朱由检把办公的地方从乾清宫搬到了文华殿,在这里可以随时召集内阁进行商议。

    而想觐见的朝官,从东华门入内到文华殿,比以往要快捷不少。

    户部左侍郎洪承畴在上任半个月后,终于等来了皇帝的召见。

    进入文华殿内,洪承畴来到御座前叩首行礼道:“臣洪承畴,拜见陛下。”

    “爱卿平身。”

    朱由检放下手上的奏本,细细端详了一下这位毁誉参半,在史书上列入《贰臣传》的人物。

    面如冠玉,气宇轩昂,端的是一副好皮相,尤其是双目炯炯,眼神锐利,让人看过一眼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时的洪承畴嘴角含笑,估计是上任户部之后如鱼得水,正是官场得意之时。

    洪承畴的养气功夫不错,看到朱由检不问话也不着急,就这么静静地站在案桌面前,身体微微弯曲前倾,做出了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朱由检把目光看回了奏本,嘴里随意问了一句:“听说洪爱卿最近忙得不可开交,是京师最炙手可热的人物,前来拜访的人都快把你洪府的大门给踏穿了。”

    洪承畴把身子弯得更低了一些,语气恭敬道:“让陛下见笑了,这些都是微臣往日在京中的同僚和好友,实在是盛情难却。”

    自万历四十四年中进士后,洪承畴在刑部一共任职了六年,随后才被调到地方。

    明眼人都知道,三十五岁就官至户部侍郎的洪承畴,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洪承畴这个回答,朱由检不可置否,往日在陕西时可不见得有这么多好友。

    随后朱由检又问了一句:“不知道洪爱卿是想要高官厚禄,还是想要万民敬仰。”

    朱由检这前后不着调的话,洪承畴有些摸不着北,有心想说“一切以陛下的旨意为准”,但想起之前得到的消息,陛下最是不喜这些空话假话。

    快速在心里衡量了一番,洪承畴道:“回陛下,微臣想要高官厚禄,更想要万民敬仰!”

    这倒是挺贪心,朱由检似笑非笑地看了一眼洪承畴,从旁边拿出一个条本放在案桌前面道:“洪爱卿不妨先看看这个。”

    洪承畴被朱由检这个眼神看得心里发毛,急忙上前拿起条本一看。

    只一眼,洪承畴背后的冷汗一下子就钻了出来,整个人直打了一个激灵。

    条本上记录的是,洪承畴担任户部侍郎之后收受的红包和孝敬,数量从二百两到三千两不等。

    半个月的时间,洪承畴就共收了差不多四万两银子,这还只是东厂查清楚的一部分,没查到的估计也不少于这个数目。

    不得不说,户部实在是一等一的肥缺。

    上下级之间有了利益关系,洪承畴也不需要明着捞钱,只需要在相关的地方疏漏一二,便可以让这批人吃得盆满钵满了。

    朱由检故作惋惜,叹道:“朕以为,按照这样下去,不出三个月,最适合洪爱卿的地方,也许是刑部的诏狱。”

    之所以一直不召见洪承畴,朱由检就是想看看他骤然跃居高位之后,到底有什么表现。

    果然够大胆。

    不过据曹化淳的禀报,洪承畴收钱很有水平,对于把握不准的官员,他们所送的一切东西都私下退了回去。

    洪承畴是个精明算计,能够把握分寸的人。

    这个条本上将送礼的人和送礼的时间都记录得清清楚楚,洪承畴想抵赖也抵赖不了。

    不过洪承畴心里很清楚,陛下特意将他从陕西调入户部,肯定是大有用意的,绝对不是为了挖个坑把他埋了。

    如果陛下想抓他下狱,直接动手就是了,根本不需要费这道程序。

    想明白这层关系,洪承畴道:“陛下明查,这些是部里陋规,微臣初来乍到,不好拒绝,还望陛下再给予微臣一次机会,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

    不得不说,洪承畴说话很有水平,三言两语就将自己从这件事里面摘了个干净。

    朱由检很满意洪承畴的态度,笑道:“朕有一件差事授予爱卿,若是办好了,既有高官厚禄,又可得万民敬仰。”

    见朱由检没有追究这件事情,洪承畴心道果然如此,恭敬地问道:“敢问陛下,到底是何差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