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芙蓉镇(一)
“昭昭这么快就要走啦?”
……
众人想起她初来长安时,还是个半大孩子,短短三年转瞬即逝。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告别这里了。
妇人们七嘴八舌,团团围在昭昭院门口,还有几个和她很熟悉的小孩,也来同她告别。
江朝清刚下了学,听见消息一股脑地跑了过来,大方地递给她一包碎银:“就当路费了,给。”
曾经一块扒过她墙头的混小子也都来和她道别,一改往日吊儿郎当的语调,故作惆怅的惋惜:“昭昭走了以后,整个长安都找不到这么漂亮的小娘子咯。”昭昭听得笑弯了腰。
和昭昭打过交道的邻居都来送了离别礼,但最后她都拒收了,无奈地笑:“东西太多了,拿着不方便呀。”
怀昭一早起来就开始收拾行李,把这三年待在长安的东西一并收拾干净了。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只是姑娘家家的爱打扮,衣服首饰略多。最后她怕行李太繁多,把自己的大多首饰都送给了城南那个寡妇家的小姑娘。
小姑娘也有十五六岁了,和昭昭看着一般大,只是营养不良,显得略矮小,清瘦的肩胛骨格外明显。她看见一抽屉的漂亮首饰,高兴得掉眼泪。
昭昭越发看着不忍心,得知小姑娘识字,便交代了她:“莺莺,往后你要是想我,或是没钱了,就去码头找李家二郎,写封信拜托他转交给我。”
莺莺一双圆眼泪汪汪的,像一泓清泉,“谢谢姐姐。”
怀昭将中秋夜的花灯都系上了院里的树枝上,整个院子一片明亮,高低错落的布满了明灯。
最后只剩下夕夕了。
小白猫安静地趴在她脚边,睁着一双清澈的圆眼,像琥珀。似乎在期待小主人能带自己走。
可夕夕晕船,怀昭也不忍心让它陪自己一路奔波,便把它托付给嘴硬心软的高大娘,她乖巧地递上一副春联,上面赫然写着: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昭昭笑吟吟:“送给您啦,提前祝您新年快乐。”
高大娘诧异万分,没想到这个姑娘还会写对联。她欣然地接受了夕夕,摸了摸昭昭的头:“哎,好姑娘,路上车马劳顿的,可别累着了。”
奚让趁昨晚昭昭观踏歌的功夫就打点好了船夫,只是没想到今天走的会是他们两个。
昭昭带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最后看了一眼自己在长安的家。院连着院,一片红墙绿瓦,屋檐上还挂着几颗露珠,正摇摇欲坠。桃树已经落了大半的叶子,看起来孤零零的。扎的秋千上落了两片秋叶,微风一吹,竟又自顾自地摇了起来。
这小小的四方天地,包含了她在人间的所有日子,有欢悦,有孤独,还有想家的心酸。
本来是她在凡间建的栖息所,远不比她神界的宫殿。可她也渐渐对这里产生了一丝留恋,眼前也模糊起来。
在这里她度过了三年时光,三年对于她千万年的寿命来说,不过是一刹那。不过不出意外的话,她可能再也不会回到这里了。
怀昭闭了闭眼,转身离去,雪白的衣摆纷飞,她绑了高高的马尾,这时候竟有几分像个行走江湖的女侠,一身潇洒。
这里是长安,人间最繁华的地段。六月蝉鸣喧嚣不断,处处都高低错落地挂着明灯,街道上车水马龙,行人不断。路边摊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桂花糕的香味浓郁,传遍了整条朱雀大街。
她扬长而去,背后是繁华的十里长街。
--
李二郎挽起裤腿,坐在船头戴了个草帽,慢悠悠地摇着船桨,“坐好了啊。”
他大约二十出头的年纪,眉眼明亮,是这里的船夫。
木船中央支着四根涂着红漆的柱子,上面搭着顶,昭昭身后是一层雕花的镂空窗户,习习微风吹来,倒有些惬意。
她在木床上铺了层白花花的软毯子,又把六角琉璃灯挂在船顶的正中央,照亮了这片地方。
天气愈发冷了,昭昭在身上又披了件青色的小衫子。
江边是一搜搜要开动的船,岸边充斥着离别的惆怅。怀昭无暇顾及窗外一阵阵送别声,趴在塌上阖眼小憩。
李二郎回头看了眼青色小衫的姑娘,细瘦的手腕上系着明晃晃的红绳,腰肢纤细,柳叶眉芙蓉面。
他觉得出乎意外,昭昭和他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他对着清冷的少女说:“没想到昭昭姑娘长得这般漂亮。
昭昭伸了个懒腰,漫不经心地问道:“还有多久能到?”
李二郎笑了,“这才刚开始走,别着急啊。估摸着你们下船还有好几天,你家小郎君不是还要在芙蓉镇停留吗?到时候换个马车……”
昭昭透过镂空的窗斜斜地看了一眼,奚让站在朱红栅栏边,两只胳膊随意地搭在栅栏上,耸着肩,发梢被风吹起。
他似乎感受到了她的视线,忽然地回过头来。
奚让掀开薄薄的帘走进来,船夫正和怀昭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
骤然间正午的天空暗了下来,阴云密布,像是有一场雨。怀昭心里有些不安,问李二郎:“待会若是下雨了,应该不会耽误行程的吧?”
“耽误了也没有关系。”少年先一步答道。
昭昭微眯着眼,听着窗外哗啦的流水声,脑海中已经想象到了潋滟的水光。
她忽然想起一回事,问道:“对了,你方才说到哪儿了,什么小郎君?”
……
一路上怀昭闷得慌,和李二郎搭了不少的话,才得知他是奚让在扬州的娘的远房亲戚,她惊讶道:“怪不得我觉得你跟他长得有点儿像,浓眉大眼的,多好看。”
来到芙蓉镇的当天,微雨阵阵,他们找到落脚处歇息了半天。昭昭待在客栈里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买了一本话本看。
离开长安这几天,她倒听说了不少新鲜事。
据说中秋夜酒肆里挨揍的那位官家公子被抬回了府,足足躺了三天三夜。
后来打听了长安有名有姓的大户人家,带着一帮人气势汹汹地来找奚让讨债。最后才得知他是个四海为家的捉妖人,兴许在长安停留,只是招惹了什么妖鬼,为了躲避这些不干净的东西。
江南的烟雨朦胧,灰色屋檐下,有一抹修长的身影。
少年打了一把油纸伞,走的很快,雪白的衣角被点点雨水打湿,像绽出一朵朵花来。
江南的石板路上总是湿的,有一层薄薄的水,空中腾起片片的雾,氤氲了他的眉眼。
街边行人匆匆,车水马龙。马车行走在湿润的石板路上,“吱呀吱呀”地响。
身后人群三三两两地走来,在交头接耳地说着什么,被他寥寥听去几个词。
百鬼横行、人间动荡、扬州……
奚让的身影僵了僵,站定,随后与其中身穿青色斗篷的人擦肩而过。
那人愣了愣,停住脚步,他心头一颤,神情变得有些不可置信。
同他一行的人也有些奇怪,晃了晃他的肩膀。
“阿则,阿则?”
“你是不是看到了什么……”
几人衣袂纷飞,在微雨中站立,个个都肩宽腰窄。身边三三两两的路人也不由得纷纷遥望,移不开目光。
他们与寻常养尊处优的富家少爷不同,倒有几分冷清的仙气。
被叫作“阿则”的男子,骤然抬起眸来,浅色的眼珠顿了顿,“怎么会有如此浓重的鬼气?”
身旁的白衣男子一怔:“鬼气?”他环顾四周,这里人群熙熙攘攘,是南方的一个小镇子,来往的全是淳朴的百姓。“这里怎么会有?”
阿则摇了摇头:“我不会认错的。”
他警惕地回头望了望身后的背影,白色劲装长身玉立,半扎着墨黑的发,步伐轻快,显然是个年纪尚小的少年人。
“无数鬼修都趁此次鬼界动乱逃到人间作祟,与三百年前一样。”白衣男子道,“你发现的那个,说不定也是其中一员,鬼气重,那还是个修为深厚的。”
另一个玄衣男子拖腔带调地笑道:“少主殿下,那我们还不如就在此地把他给解决了,费心思想那么多做什么?”
喻则不可思议地回头看他,玄衣男子眉间一点朱砂痣,笑得格外妖冶。
“初寂,你疯了?光天化日之下当着这么多百姓的面杀人?”喻则问。
白衣男子“啧啧”两声,拉开喻则,“阿则,你就别跟他一般见识。他一只妖,跑过来凑热闹罢了…”
初寂乐了,“妖怎么了,那也是上古神族的九尾狐。论辈分,兴许还是你的祖宗。”
喻则闭了闭眼,“嘶”了一声,“真聒噪。”
胭脂铺的檐角还滴着雨水,老板娘用南方特有的口音和顾客介绍起商品。
“我是来给我们家小姐买胭脂的。”少年声音清亮,眸中有不容拒绝的诚恳。
这个理由倒是常见。原本老板娘觉得这少年奇怪,有些怀疑地问他来这里做什么,现下也安了心。她又打量了一遍他的身量,穿的倒是没什么亮眼,就是这身形倒真不错。
这样年轻俊俏,若是哪个大家大户的下人,到时候和她刚及笄的女儿牵个线,倒也是门好姻缘。
奚让随即问道:“这里可有朱砂?”
见少年一副乖巧模样,老板娘态度也柔和起来,笑吟吟地点点头:“有,有。我给你取来。”
他乌发红唇,落在耳畔的青丝被沾上薄薄的水汽,显得很惹人怜惜。
老板娘见他面善,顺势与少年聊起家长里短来,笑着问他:“今年几岁了?家是哪的?你家小姐待你好不好?”
“……”
他挨个回答:“十五了,家是扬州的,我家小姐待下人很和善。”
“才十五啊?看你长得这么高,我以为有二十了呢。”
“……”
“挺好的,我女儿也刚十五。”
她递来几盒朱砂,一边唉声叹气地同他道:“最近可要小心些,我之所以如此警惕,就是怕我这小铺子混进什么东西来。”
奚让稍稍错愕,顺着她的话问:“什么东西?”
老板娘声音压低了些,“不好的东西呗。现在咱们镇子上也出了不少的怪事。如今民间动荡,常有恶鬼作祟,咱们也得躲着点,免得招惹了他们。原本长安就是出了名的妖魔横行,没想到我们举家逃到这里来,还会遇上那些事。”
少年弯起唇畔,瞳孔漆黑不见底:“恶鬼是躲不完的,唯有反客为主,让他们没机会作祟…”
老板娘神情诧异,“你,你难道有驱鬼的法子?”
奚让拿起朱砂,转身离开前留下一句话:“我哪里会知道这些呢,我只是个下人罢了,这些道理都是听小姐说的。”
看着少年轻轻一笑,衣摆被风吹得鼓起,老板娘愣在原地。
这笑容,不太温和,倒有些蛊惑性。
她原先那些自己女儿的想法全部消失殆尽,只有种预感,觉得面前这个少年,不是普通人能够驾驭的。自己家小门小户,也招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