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第317章 番外

第317章 番外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明远在本时空投资了“新宋文娱”,使用试验方提供的技术,搞起了跨越两个时空的互动式“直播”——“直播大宋”。

    这个项目在宋代宣扬得轰轰烈烈,谁知在明远的本时空却推广得并不顺利,市场的反响平平无奇。

    明远在本时空的几个朋友都对此表示不看好:“阿远,这是什么?找了一拨人来演古装剧吗?”

    在明远解释了背后的原理之后,他们依旧心存疑惑:“目标北宋的平行时空——积贫积弱的时代,没多少人感兴趣的吧?”

    明远表示了解了他们的顾虑,一转头就去找了几个知名的推广。

    没想到,这些人竟然将他婉拒了。

    面对这情况明远双手一摊:这还用想吗?

    他那位老父亲与业界的联系颇深,人脉强大,就算是只能靠儿子的信托基金过活,在行业内说句话,也够明远头疼一阵的。

    但明远不是习惯放弃的人,又多发动了一些旧日朋友在特定的文化圈子里宣传,硬是在上座率不足的情况下,开始了第一次“直播”。

    谁知道,第一次直播之后,这个“异世界双向视听交流”的活动一炮而红。

    当薛绍彭茶盏中的“茶百戏”显示出如梦似幻的山水途径时,每一个亲眼目睹此情此景的现代人都为此兴奋无比——

    “妈呀,这在水上作画竟是真的!”

    “我想我已经爱上这个直播节目了!”

    第二次直播时已经满座;

    第三次直播,一票难求;

    第四次……

    第五次直播,明远开设了分会场,在五个会场和北宋的五个城市里的居民同时展开互动,参与人数有百万之众。

    而直播的内容也不再限于你看看我的衣着,我瞧瞧你的才艺——明远顺势推出了“远程传递”的服务,也就是能够在两个空间传递物品。

    经过两地参与者的一致反映,他们目前最想传递的物品是:食物。

    明远的本时空观众们向宋人展示了对方没有的一些蔬菜作物:玉米、土豆胡萝卜、番茄与辣椒。

    宋人隔空看看,礼节性地称赞:“很好,每一样都看起来很美。”

    本时空观众们着重向他们推荐辣椒:“这东西是真正好物,我们这里大多数人都无辣不欢的。”

    宋人彼此看看,礼貌回应:“辣味……我们也做得出来啊!”

    明远的同时代同胞们:……

    双方都不服气,于是就交换了各自最拿手的辣味菜肴。

    本时空观众们选择困难症了一阵,最后临时性推出了一道辣子鸡:鸡肉用油炸过,外脆里嫩,再加入大量煸炒过的红辣椒,将鸡肉混入其中……吃这道菜的过程被戏称为“在辣椒里找鸡”。

    而宋代观众们则拿出一道“姜辣鱼羹”,姜辣与芥辣,是宋人最重要的两种辣味来源,大伙儿一起商量之后,最终推出了“姜辣”,作为宋时辣味菜肴代表。

    很快,这两道食材经由试验方处理,进行了交换。据称试验方将两道菜分解到分子级别,再进行重组与复制,于是提供了足够双方观众品尝的菜肴。

    宋人们望着这颜色鲜艳,色泽油亮红润的一大盘,没有经验的他们并没有直接开展在辣椒里“找鸡”活动,而是直接挟了辣椒送入口中——

    “呼——”

    “哈哈——”

    直播活动现场全是呵气的声音。

    卖各种饮子的小贩发觉自己的生意突然好到供不应求,人人都红着脸,张着口,连连呼气地向小贩们伸出手,求购一杯能够清亮解辣的饮料。

    等到着最上火的一阵过去,宋人们相互看看:

    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这世上竟真有如此劲爆热辣的调味?

    而此刻,现代观众们也在面面相觑: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完全不用辣椒,也能调出这样鲜辣爽口的滋味。

    他们手中托着的,是宋人烹制的姜辣鱼羹,用了大量的姜作为调味,将淡水鱼原本带有的泥土水腥味杀得干干净净,同时也吊出了鱼肉本身的鲜甜。而且辣口不辣心,是对全身上下都比较健康的一种辣味来源。

    人们饮上一口就额头出汗,浑身温暖舒畅。

    也有人小声嘀咕:“我还以为就只有那味道酸酸的宋嫂鱼羹,没想到宋人做辣味鱼羹也这么厉害啊!”

    旁人立即提醒:“别再用‘我还以为’这样的话术了……再用老眼光看待和我们直播的这些朋友,就不礼貌了哈。”

    那人赶紧点头,忙不迭地再喝一口鱼羹。

    亲自负责直播工作的明远这时恰如其时地插播了一条消息:“大宋的商队已经在海外找到了‘辣椒’这种佐料,不日便会将这种种子带回国内,加以培植。将来各位再想要邀烹制香辣提味的菜肴,就有这种新佐料可用了。”

    一时间宋人那里一片欢腾。

    而一部分注重健康与养生的现代观众则开始重新审视“姜辣”,他们发现这种辣味来源,似乎既能满足口舌对味道的刺激,又更加健康一些。

    主会场的双方观众交流过辣味饮食之后,明远将视线转向分会场——不知怎么那里竟然在交流“黑暗料理”。

    京兆府豆腐作坊的张嫂,正捏着鼻子,挟起一块颜色漆黑的豆腐块,放入口中,嚼了两嚼——不捏鼻子了,而是连连点头:“香!实在是太香了。”

    这种表面颜色发黑,闻着臭吃着香的豆腐,是后世遍布中华各地的名小吃“臭豆腐”。

    “好样的,这位嫂子!”

    “对嘛!它就是很香的,虽然闻起来有一丢丢臭……”

    对面的现代观众纷纷为张嫂的“勇于尝试”而加油鼓励,那边张嫂已经在出神地思考:“我要怎么做才能做出这么好吃的豆腐?是不是先抹上点盐,然后把它就这么放着,让它变臭了,到时再用油炸一炸,吃起来反而香?”

    对面一位食品工业专家示意直播麦克风转向他那边——这位专家非常乐意向平行时空中的“前人”分享臭豆腐的做法:

    “这臭豆腐的具体做法就是让豆腐腌制发酵,在发酵的过程中,蛋白质会在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硫氨基酸水解产生硫化氢……”

    他这番充满了术语的“科学做法”还未介绍完,明远方面就给予提示:“按照‘平行时空交流公约’,详细的做法就请不要对方不曾掌握的科学体系和方式向对方透露了。”

    “平行时空交流公约”,是最近被现代观众们戏称为“不剧透”公约的一个自律体系。也就是说,为了避免科学水平发展不均等的平行时空在交流时交换到超出己方水平的信息,因而引发认知混乱,这项“交流公约”要求科技水平较高的一方进行自我约束,否则这部分信息就会在交流时被直接屏蔽。

    所以,现代观众就没办法向张嫂提供“臭豆腐”的做法了。

    然而这些智慧都是从劳动人民中来的,张嫂没能听见那位食品工业专家介绍的方法,反而笑着道:“没事,但凡给咱一个提示咱就能研究了——”

    “难怪我上次忘在屋角的一盆豆腐,闻起来已经那么臭了,将外头一层削去,再下锅炸一炸,吃起来味道还不错,和这个有点像——”

    张嫂摸清思路,双眼发亮。

    和她在一处观看“直播”的京兆府观众心中则已经馋虫乱爬,就等着张嫂复制出这道“黑暗料理”,好大饱口福了。

    在各会场进行过分子级别的“实物”交流之后,两个时空之间的“直播”进一步升级为“街景”模式。

    会场依旧在各家瓦子内,勾栏大舞台前,但是光幕上显现的则是双方各自的实时街景——

    于是现代观众们看到了他们闻名已久,但又绝对是“闻名不如一见”的城市汴京——当时代世界唯一百万人口级别的大都市。

    观众们随着直播镜头,聚精会神地观赏汴京城直而整洁的街道,街边挨挨挤挤的楼宇房舍。

    他们看见了数不清的房舍、店铺,高大富丽的彩楼欢门,到处悬挂着的酒旗与招幌……这是比他们想象中还更要繁盛的城市商业。

    汴京城的朱家桥瓦子里,人们则目瞪口呆,望着眼前从未有人设想过的奇景——街道比他们所见过最宽阔的御街还要宽上好几倍,被分出了好几个车道供车辆行驶。

    这些车辆都不用套马,一个个铁皮蒙着的车厢就能在道路上来回奔驰……

    “怎么回事?马车呢?”

    终于有个宋人站起来大声问。

    对面的现代观众好心指点他:“我们这路上跑着的,其实都是马车!”

    宋人一时消化不来,全愣在场地内。

    “只是这些马儿啊,不必吃草料,也不必喝水,它们每天只要吃一些矿物燃料,比如汽油、柴油……甚至用清洁能源,用电能、太阳能,就能驱动沉重的马车车身,带着我们上路。”

    “但它们归根到底都还是马儿,所以有个名字叫‘马达’。”

    “哦——”

    “原来是‘马达’!”

    宋人们似懂非懂,但个个点头,记下这个名字,表示他们以后可以慢慢研究。

    这次“街景”模式的直播为两个时空的交流“更上一层楼”。但凡参加过直播活动的人,无论是宋代还是现代的观众,都对此印象极深,赞不绝口。

    明远的“新宋文娱”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明远手中诸多产业里最为亮眼的一个。

    明远每天出入总揽明氏产业的办公室,总会路过一群“直播大宋”的粉丝,冲明远高喊出他们的诉求——

    “明总,我们想见见苏轼,苏东坡,坡仙——”

    “实在不行,给我们尝尝第一代的东坡肉也行啊!”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