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立皇太子,封伯爵,处死太妃!
“清君侧?”
天启听后不由得一惊。
张贵则想了想道:“陛下,他们这是狗急跳墙了,担心朝廷借此事查火药走私案而查到他们身上。”
天启惊讶之余,也明白了过来,点首冷笑道:“也不知道是谁清洗谁!他们要敢清君侧,朕就敢亲征!”
“陛下真欲亲征?”
张贵问道。
天启点头:“如今我大明从里到外都烂透了,不只是文官, 连开国勋贵都开始通敌卖国,更别提在辽东养虏自重的边将,你觉得朕再不亲征重立帝威,还能有别的什么办法立威?难道就靠几个还有忠心的大臣,靠你这个外戚,就能行?”
张贵道:“但兵者, 乃凶器也!陛下可得想好。”
“朕已经想好了。”
“传旨礼部!立皇长子为太子,择日举行大典!以皇太子立,并推国舅张贵护皇长子功,晋太康伯张国纪为太康侯,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张贵封睢州伯。”
天启突然下旨道。
随即,天启就对张贵说道:“现在夏允彝在睢州推行新政试点,而朕现在封你睢州伯,便是要你将来,一旦睢州新政试点推行的不错,就要辅佐皇太子继续推行变法。”
“陛下,臣可是外戚。”
张贵神色凝重道。
天启苦涩一笑:“朕若未能若武庙一样平定叛贼的话,那皇太子就需要你这外戚去制衡文臣勋贵,谁让朕已经得罪了他们!他们不会想要朕的儿子即位, 除非,有你逼着他们让朕的儿子即位。”
说着,天启就问道:“你可明白了?”
张贵道:“臣明白了!臣谢陛下隆恩, 但臣希望陛下活着回来!大明到现在这个地步,更需要的是一位英明决断的天子, 而不是幼主。”
“朕尽量。”
天启回道。
礼部收到旨意便真的开始准备起皇长子受封为皇太子的大典。
这对于许多真正关心大明社稷安危的大臣们而言,倒是一个好消息。
他们一向把皇储视为国本, 认为皇储定, 则国本安,则天下安。
要知道万历后期,为了一个皇长子封太子的事,可是闹得沸沸扬扬,朝堂上因此争执数十年。
只是,因为现在的皇太子舅父乃是视士大夫为国贼的张贵。
所以,也还是有不少大臣对此事并不乐意谈及。
但他们也不能明着反对,毕竟立嫡立长,不容置喙。
皇长子现在虚龄六岁,倒也能够参与受封大殿。
在天启下旨让礼部着手准备封皇长子为太子的大典后,就按照张贵的提议,拜祭了太庙,且向他朱家的列祖列宗奏明了刘太妃欲断国本而干朝政的罪。
随即,天启就下旨将刘太妃赐自缢。
他没有因为蓟辽总督王之臣和总兵陈洪范以若杀刘太妃将以十万大军清君侧的威胁而选择妥协。
因为天启很清楚,大明已经到了快要亡国的时候,妥协苟且已没有任何意义,无非是他和儿子或者他孙子之间有一个是亡国之君而已。
刘太妃则在投缳之前,看了天启一眼,道:“陛下,这次若不是他张国舅早有谋划, 你不会赢的。”
天启笑了笑:“朕输了又如何?你以为朕没想过这些后果?朕之所以还这样做,就是因为朕宁让他们骂,让他们去诋毁,也不会在朕还是皇帝的时候,让他们日子好过!朕不是皇祖父,朕不会躲在深宫里,被一两个言官骂了都只能生闷气,朕更不是父皇,被骂了还得唾面自干,朕是宁死也不让朕难受的人日子好过,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刘太妃无奈苦笑:“果然有的人一两句话威胁就怕了,有的人拿刀架在脖子上都不怕,老身还能说什么呢。老身只恨,当年替你选妃,不该把他张皇后选进前五十人中,那样,我大明朝也就不会有什么张国舅。你现在肯定已经绝嗣了。”
“老货,赶紧上路吧。”
朱由校没好脸色的说了一句。
“老身遵旨!”
嘭!
没多久,凳子落地,刘太妃自缢。
刘太妃自缢后不久,立皇太子的大典便开始举行。
皇长子正式成为大明的皇太子。
而在这段时间,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已经在着手准备天启亲征的事宜。
在天启亲征前一日,张贵被传到了西苑陛见。
天启问着张贵说道:“你是京营提督,你打算怎么守京师,在朕离开后?”
“臣请陛下让臣只守宫城和内外城的一道城门!”
张贵回道。
天启听后问着张贵:“为何?”
“臣想钓鱼!”
张贵回道。
“什么意思?”
天启问道。
张贵道:“臣相信陛下必胜!但有的人不会相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
说着,张贵便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的告知给了天启。
天启听后微微一笑,随即道:“这样也好,利于你把信得过的兵马集中起来,一旦真有什么意外,也能更容易地带皇太子逃出京师。”
次日,天启便带着他的武备学堂入伍生总队和以第一期武备学堂入伍生为骨干新编的近卫禁卫营、第二营,合计两万余马步军便出了京师,往蓟州而来。
为更好的管理新编的属于天子自己的兵马,张贵便将这些以武备学堂军官生为骨干组成的军队皆称为近卫军,且皆以第一营、第二营这样的序列称之,只是老兵比例最高、忠诚度最高的一营兵马没有被称作第一营,为示光荣,而特称为禁卫营。
而张贵则在天启离开京师的这一天早上,收到了让他节制宫城防务和内外各一道城门的旨意,其余内外城门则交给了别的勋贵和兵部文官在把守以及京营其他兵马。
除满桂的神枢营现已得到旨意,继续防卫内廷,而只受张贵节制外,可直接控制的还有西山营孙应元部,孙应元部在这之前已经提前代替周遇吉的前锋营接防京师内外城。
这次,孙应元也收到旨意,只受张贵节制,且负责内外各一道城门的旨意。
孙应元也不知道天启这样安排是何用意,而只以为是因为如今京营扩编后,而好让城门每一处都可以集中更多的兵力防守。
在天启率自己的近卫军和武备学堂入伍生总队往蓟州来时,王之臣也得知了天启将要御驾亲征他的事。
王之臣知道此事后,就将陈洪范叫了过来:“你老实告诉本堂,我们到底有多少兵马。”
陈洪范回道:“八万总是有的。”
“那就好,八万对两万,优势在我!”
王之臣点点头,又道:“那暴君已亲自率兵来讨伐我们,不肯服软,本堂决定即刻率兵清君侧。”
“是!”
数日后,蓟辽总督王之臣便与蓟州总兵陈洪范率领着麾下兵马也倾巢而出。
啪!
只是刚一出城,王之臣就给了陈洪范一巴掌,指着眼前稀稀疏疏的兵马,问着陈洪范:
“这有八万兵马?!”
“欺本堂不识数吗?!”
“你实话告诉本堂,你到底吃了多少空饷?!”